[发明专利]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4197.9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5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欧荣金;夏重庆;刘建正;孙兆飞;朱亚庚;赵卫娟;李杰星;李峰;樊群;李星星;赖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全信传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3/06 | 分类号: | H01P3/06;H01P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 射频 同轴电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缆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对同轴电缆的要求也相应的在提高,电缆的轻量化、柔软性及安装的便捷性是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为了追逐新技术发展方向,本申请研发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该产品通过对编织层材料和工艺进行改进,降低电缆重量,可广泛应用于现有对重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的航空、航天等领域,超轻型射频电缆的研制成功,满足了国内武器装备系统配套对减重的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常规型射频同轴电缆所存在的重量较大、耐弯折性能不强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其结构包括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3,屏蔽层4,护套5;其中,内导体1外是绝缘层2,绝缘层2外是外导体3,外导体3外是屏蔽层4,屏蔽层4外是护套5。
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内导体1;
2)采用同心式绕包机在内导体1外绕包PTFE微孔带作为绝缘层2;
3)绕包绝缘层2后,采用绕包镀银铜带作为外导体3,镀银铜带的绕包搭盖率为40%~50%;
4)绕包外导体3后,采用表面镀金属的非金属纤维丝编织屏蔽层4;
5)在屏蔽层4外挤出氟塑料作为电缆护套5。
本发明的优点:
1)屏蔽层采用镀银非金属纤维丝编织代替金属丝编织,具有轻于同规格稳相电缆重量15%以上的特点,并且屏蔽效率≥90dB,与同密度铜丝编织屏蔽屏蔽效率相当;
2)编织屏蔽用材料为非金属纤维丝表面镀金属,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并且重量大大降低;
3)耐弯折性能强,比常规的金属编织屏蔽同轴电缆耐弯折性强10倍以上,如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与CXN3449同等条件下180°弯折,CXN3449为2000次左右,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为30000次左右断裂;
4)相位稳定性好,包括良好的机械相位稳定性和温度相位稳定性;
5)衰减特性低,比同规格的RG系列电缆小50%,比同类型的其他低损耗电缆小15%;
6)能够适应航空苛刻环境工作,具有截止频率高、传输速率快(84%)、低损耗、稳相、耐高低温等性能,在(-65~+165)℃范围内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附图中1是内导体,2是绝缘层,3是外导体,4是屏蔽层,5是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1,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其结构包括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3,屏蔽层4,护套5;其中,内导体1外是绝缘层2,绝缘层2外是外导体3,外导体3外是屏蔽层4,屏蔽层4外是护套5。
所述内导体1是镀银的铜导体或镀银的铜包铝导体;优选为单根镀银的铜导体、单根镀银的铜包铝导体、若干根圆铜线绞合在一起然后镀银的绞合导体中的一种。
所述绝缘层2是绕包在内导体1外的PTFE微孔带。
所述外导体3是在绝缘层2外绕包的镀银铜带。
所述屏蔽层4由表面镀金属的非金属纤维丝编织而成,优选镀银纤维丝编织而成。
所述屏蔽层4的编织密度≥95%。
所述护套层5的材质为氟塑料,优选为PFA或FEP。
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内导体1;
2)采用同心式绕包机在内导体1外绕包PTFE微孔带作为绝缘层2;
3)绕包绝缘层2后,采用绕包镀银铜带作为外导体3,镀银铜带的绕包搭盖率为40%~50%;
4)绕包外导体3后,采用表面镀金属的非金属纤维丝编织屏蔽层4;
5)在屏蔽层4外挤出氟塑料作为电缆护套5。
实施例1
超轻型射频同轴电缆,其结构由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3,屏蔽层4,护套5组成;其中,内导体1外是绝缘层2,绝缘层2外是外导体3,外导体3外是屏蔽层4,屏蔽层4外是护套层5。
所述内导体1是单根镀银铜导体,单根镀银铜导体的直径是1.40±0.02mm。
所述绝缘层2是绕包在内导体1外的0.152mm厚度的PTFE微孔带,PTFE微孔带的搭盖率为48%~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全信传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全信传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41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功能光电燃料电池的构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合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