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移动通信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4787.1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2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侯雪颖;黄宇红;王晓云;徐晓东;夏亮;胡丽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0 | 分类号: | H04W74/00;H04W74/08;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机 接入 方法 网络 设备 移动 通信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移动通信终端,其中网络侧设备对应的方法包括:接收移动通信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RAP;发送使用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述RA‑RNTI的取值至少与所述PRACH所使用的,从多个载波中选择的目标载波以及所述PRACH在所述目标载波中的时域和/或频域位置信息相关。本发明通过建立RA‑RNTI与目标载波以及PRACH在目标载波中的时域和/或频域位置信息之间的关系,使移动通信终端能够明确随机接入响应是针对哪个载波的随机接入前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移动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随机接入流程中,移动通信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Random Access Preamble,简称RAP)后,网络侧设备向移动通信终端反馈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简称RAR)。网络侧设备向移动通信终端反馈RAR前,需要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调度传送RAR的时频资源。
在未来的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NR(New Radio,新无线)系统中,一个下行载波可能对应多个上行载波,例如,可能将一个全上行载波(SupplementaryUplink Carrier,简称SUL载波)与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载波或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载波配对使用。这种情况下,如何针对上行双载波进行相应的随机接入流程的设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移动通信终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通信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RAP;
发送使用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RA-RNTI的取值至少与所述PRACH所使用的,从多个载波中选择的目标载波以及所述PRACH在所述目标载波中的时域和/或频域位置信息相关。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通信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RAP;
发送使用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PDCCH的聚合等级的取值集合与所述PRACH的传输信息相关。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终端,所述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RAP;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使用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RA-RNTI的取值至少与所述PRACH所使用的,从多个载波中选择的目标载波以及所述PRACH在所述目标载波中的时域和/或频域位置信息相关。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终端,所述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RA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4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