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辛醇还原胺化合成辛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5039.5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2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耿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陵齐青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6 | 分类号: | B01J23/86;C07C209/16;C07C21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还原胺化 辛胺 辛醇 制备 合成 催化剂总量 反应选择性 原料转化率 反应设备 反应压力 活性组份 使用寿命 增强设备 混合物 硅藻土 活性物 氧化铝 伯胺 配比 铁锌 铜镍 生产成本 引入 节约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辛醇还原胺化合成辛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包括活性成分和载体,所述活性成分含量为以催化剂总量计分别为:铜10‑25%、镍1‑10%、钌0.1‑5%、铬0.1‑5%、铁0.1‑3%、锌0.1‑3%、锡0.1‑3%,其余为载体;所述载体为γ‑氧化铝或硅藻土或两者混合物。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催化剂主活性物铜镍钌铬的配比,保证了主体活性;而添加的铁锌提高了其对伯胺的选择性;锡的引入改善了活性组份的分布,本发明催化剂具有反应选择性高,原料转化率高;活性组分中不含有钴、锆等元素,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反应压力低为1.0‑2.5Mpa,大大降低了对反应设备的要求,从而增强设备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辛醇还原胺化合成辛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还原性胺化是指在金属加氢催化剂存在下,醛或酮与氨(或伯或仲胺)和氢生产伯、仲或叔胺产物的反应。伯或仲醇也经历相同的反应,不同的是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氢的消耗。
醇还原性胺化合成胺工艺步骤简单,生产成本低,一直受到许多研究人员的重视,而较为成熟的还原性胺化的催化剂主要应用在仲胺或叔胺的合成,如以下专利:US专利6159894、6057442、6037295、5723641、5367112、4152353等。在US4153581中,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其主要活性组份为钴,然后是铜以及铁锌锆等,由于钴的价格比较昂贵,所以就会使其胺的生成成本大幅升高。US4152353中所述的催化剂包含镍20-49%;铜36-79%和铁、锌和/或锆(1-15%)。US6057442中所述的催化剂包含氧化态金属元素:氧化镍14-70%;氧化铜1-30%;氧化锆20-85%;氧化锰0-10%。这些采用了较钴元素价格低的活性组份,由于添加了锆等组份,也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反应效果,但是这些专利中的实施例给出了的大部份是醇胺的还原性胺化,也没有具体指明对氢解副产物的选择性,更没有具体表明在伯醇制伯胺过程中的效果。所以其对于伯醇直接合成伯胺的效果还有待考证。同时其合成催化剂的过程较为复杂,后处理也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辛醇还原胺化合成辛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伯醇直接合成伯胺的催化剂,其选择性高和转化率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辛醇还原胺化合成辛胺的催化剂,包括活性成分和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含量为以催化剂总量计分别为:铜10-25%、镍1-10%、钌0.1-5%、铬0.1-5%、铁0.1-3%、锌0.1-3%、锡0.1-3%,其余为载体;所述载体为γ-氧化铝或硅藻土或两者混合物;
所述催化剂中铜源可以是硝酸铜、氯化铜、高氯酸铜等其它形式的铜盐;
所述催化剂中镍源可以是硝酸镍、甲酸镍、乙酸镍、氯化镍、碳酸镍等其它形式的镍盐;
所述催化剂中钌源可以是氯化钌、硝酸钌、甲酸钌等其它形式的钌盐;
所述催化剂中铬源可以是硝酸铬、氯化铬、硫酸铬等其它形式的铬盐;
所述催化剂中铁源可以是氯化铁、硝酸铁、硫酸铁等其它形式的铁盐;
所述催化剂中锌源可以是氯化锌、硝酸锌、硫酸锌等其它形式的锌盐;
所述催化剂中锡源可以是氯化锡、硝酸锡、硫酸锡等其它形式的锡盐。
一种用于辛醇还原胺化合成辛胺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
a.将载体倒入捏合机中,然后上述活性成分的水溶液倒入载体中捏合,搅拌
均匀后,放入挤条机中进行挤条造型;
b.将上述催化剂放在马弗炉中程序升温下到550℃焙烧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陵齐青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乐陵齐青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50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