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测定水中藻类毒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6469.9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9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徐潇颖;刘柱;罗金文;陈万勤;梁晶晶;周霞;赵超群;丁宇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全自动 在线 萃取 高效 色谱 线性 离子 串联 测定 水中 藻类 毒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测定水中藻类毒素的方法,它通过配制样品溶液、线性溶液、空白溶液及加标回收试验样品溶液,利用在线固相萃取,实现水中藻类毒素在线富集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了传统分析过程中存在的前处理方法操作繁琐、样品检测周期长、人工预处理的重现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同时结合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和内标法,保证了水中痕量多种藻类毒素同时分析时的准确定量以及精确定性,提升了藻类毒素的检测能力,为政府行政部门的分析监管提供先进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中藻类毒素的测定方法,尤其是基于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的方法。
现有技术
现有检测水样中藻类毒素的方法,存在测定种类有限,前处理过程操作繁琐,采用C18、HLB、等固相萃取柱进行离线富集,耗费大量的前处理时间,受人工技术影响大,实验过程中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的试剂。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液相或液质联用法技术居多,但对于水中痕量藻类毒素测定时,质谱法也会出现峰度比无法完全匹配的现象,导致无法确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测定水中藻类毒素的方法。它要解决传统分析技术中,存在的水体中痕量藻类毒素伏击过程的前处理方法操作繁琐、样品检测周期长、人工预处理的重现性难以保证以及多种藻类毒素同时分析时很难满足均取得很好的定性定量效果的问题。
所述的基于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测定水中藻类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标准品工作溶液的配制:分别精密移取0.5mL 5μg/mL的各藻类毒素储备液至5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再精密移取1.0 mL混合液至另一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制成50 ng/mL的混合标准品工作溶液,于-18℃下保存备用;
2)同位素内标工作溶液的配制:精密移取0.1 mL 10 μg/mL的内标储备液至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再精密移取0.5 mL定容的容量瓶中内标储备液至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制得10 ng/mL的内标工作溶液,于-18℃下保存备用;
3)线性溶液的制备:用超纯水稀释藻类毒素浓度在0.02-8.0 ng/mL范围内,内标浓度均为0.5 ng/mL的线性标准溶液,供色谱测定;
4)加标回收试验样品溶液的制备:取不含藻类毒素的样品,置50 mL高速离心管中,精密加入不同量的步骤1)制得的混合标准品工作溶液,获得检出限为0.005 ng/mL、定量限为0.015 ng/mL、低、中、高不同水平浓度分别为0.02 ng/mL、0.1 ng/mL、1.0 ng/mL的加标试验样品,再向该加标试验样品中精密加入步骤2)同位素内标工作溶液,使制得加标回收试验样品溶液内标浓度均为0.5 ng/mL,过膜后,供色谱测定;
5)用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样品溶液、线性溶液、空白溶液及加标回收试验样品溶液:
a 测定:进样过程:由程序控制使自动进样器实现200 μL连续2次进样,吸取样品溶液、线性溶液及加标回收试验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中,以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的目标化合物峰面积、内标化合物峰面积;线性溶液中目标化合物峰面积、内标化合物峰面积;加标回收试验样品溶液中目标化合物峰面积、内标化合物峰面积,标准工作溶液及试样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响应值均应在监测器的线性范围之内;
b 曲线方程斜率、曲线方程截距的计算
以线性溶液中的目标化合物峰面积比内标化合物峰面积定量,得到曲线方程A=aC+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未经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64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