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杯盖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7363.0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8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吕海涛;陶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杯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杯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密封杯盖。
背景技术
杯子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平时可用来喝茶、喝水、喝咖啡、喝饮料等。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杯子都会出现杯盖密封圈脱落的问题,尤其是当杯子盛放热水时由于温度会造成较大压强,从而使密封圈脱落,影响杯子的密封性能与保温效果,且对于使用者而言使用体验较差,使用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杯盖,以达到提高杯子密封和保温性能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密封杯盖,包括杯盖本体和密封圈,所述杯盖本体内设有中间圆形凸台,所述密封圈对应杯子的杯口位置为凹形结构,密封圈的两外侧面以及外侧底面均与杯盖本体相连,密封圈的两内侧面以及内侧底面均用于与杯口相贴合,密封圈的内边缘设在中间圆形凸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圆形凸台的内部设有中空的气孔。
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为双层密封圈,两层之间为中空结构。
所述杯盖本体的内侧面上对应密封圈外边缘设有塑料导块。
所述中空的气孔靠中间圆形凸台的外侧设置。
所述塑料导块对应杯口侧设有圆弧倒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密封杯盖结构设计合理,杯盖中的密封圈为凹形结构,凹形结构两侧面以及底面均与杯盖相连,连接可靠不易脱落,并且凹形结构两侧面以及底面均杯口接触包裹密封,具有较好的密封和保温性能,最大化减少热量的散失;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密封杯盖截面示意图。
图中:
1.杯盖本体、2.中间圆形凸台、3.气孔、4.密封圈、5.塑料导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密封杯盖,包括杯盖本体1和密封圈4,杯盖本体1内设有中间圆形凸台2,中间圆形凸台2为杯盖本体的一部分,两者为一体结构。中间圆形凸台的外圆周与杯盖本体的内圆周之间形成环形凹槽。
密封圈4设在环形凹槽中,密封圈4对应杯子的杯口位置为凹形结构,密封圈的两外侧面以及外侧底面均与杯盖本体相连,密封圈的两内侧面以及内侧底面均用于与杯口相贴合,密封圈的内边缘设在中间圆形凸台上,密封圈的内边缘为固定硅胶,与杯盖完全相连。
杯盖中的密封圈为凹形结构,凹形结构两侧面以及底面均与杯盖相连,相连处接触面积大,连接可靠不易脱落,并且凹形结构两侧面以及底面均杯口接触包裹密封,具有较好的密封和保温性能,最大化减少热量的散失。
中间圆形凸台2的内部设有中空的气孔3。优选的,中空的气孔3靠中间圆形凸台的外侧设置。杯盖与杯子配合后,杯子中水温较高,较高温度使中间圆形凸台膨胀,对与中间圆形凸台侧面贴合的密封圈挤压,提高密封和保温效果。
密封圈4为硅胶密封圈。密封圈为双层密封圈,两层之间为中空结构。杯盖与杯子配合后,杯子中水温较高,会密封圈膨胀提高密封和保温效果。
杯盖本体1的内侧面上对应密封圈外边缘设有塑料导块5,塑料导块为环形导块。进一步的,塑料导块对应杯口侧设有圆弧倒角。杯盖与杯口配合时,通过塑料导块的设置杯口不会碰到密封圈的外边缘,密封圈的外边缘不易脱落。
良好的密封性与保温性,最大化减少热量的散失,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对流,传导,辐射,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保温。而保温杯原理都一样,就是用双层结构把中间空气抽出,达到一定的真空度。使里面的水的热量尽量慢的速度传出外面,而热量的散失途径主要是由杯口散发出去,新型水杯硅胶密封圈独特的凹形结构可以使杯口和密封圈形成一种包裹使内部热量与外界较好的隔绝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杯子内存放液体时就可以达到较好的保温性与密封性,同时又可以较好的防止密封圈的脱落,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性与便捷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7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