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7584.8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4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奕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奕安 |
主分类号: | C09K3/18 | 分类号: | C09K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1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纤维素 醋酸 玻璃 防雾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防雾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雾给我们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例如:在冬季,我们从温暖的室内走出室外时,眼镜立刻结出一片雾气,模糊了我们的视线;当我们准备吃热腾腾的饭菜时,眼镜也会有雾气生成,把饭菜误往鼻子里面送,造成不少的尴尬;还有冲完凉之后浴室的镜子;数码相机、望远镜的镜头等等。而到了冬季或雨季,汽车内外温度有5度以上的差异,而且车内有充沛的水汽、湿度较高时,车窗玻璃就会起雾。尤其是车前窗挡风玻璃和后视镜起雾时,雾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妨碍驾驶安全。如果长期打开空调来驱雾,效果并不明显,加上长期使用空调除湿还会增加不少油耗;尤其是巴士司机,不要为了清除前窗玻璃的雾而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毛巾擦拭,这存在极大的安全驾驶隐患。
目前常用的汽车防雾剂为表面活性剂型和高分子型防雾剂两类,前者通过表面活性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雾在玻璃表面平铺开,实现较好的防雾效果,是市场的主流,但防雾时间仅有2~3天;高分子型防雾剂利用高分子中亲水基团(羧基、胺基等)对水雾的吸收实现防雾,由于高分子成膜性好,可将防雾时间延长至15天,但防雾效果较差。现有防雾剂在防雾效果及防雾持续时间方面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市场亟需防雾效果好,防雾时间长的高性能长效防雾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雾时间长,防雾性能好的玻璃防雾剂。
本发明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其中所述防雾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组成:纤维素三醋酸酯2~15%,聚丙烯酸钠0.1~5%,余量为溶剂。
上述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其中所述溶剂为水、酒精、乙酸乙酯、石油醚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其中所述防雾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组成:纤维素三醋酸酯2%,聚丙烯酸钠0.1%,水97.9%。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其中所述防雾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组成:纤维素三醋酸酯15%,聚丙烯酸钠5%,酒精80%。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其中所述防雾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组成:纤维素三醋酸酯9%,聚丙烯酸钠2.5%,乙酸乙酯88.5%。
上述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其中所述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结构式为:
上述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其中所述聚丙烯酸钠的浓度为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的制备方法。
上述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备料:按照纤维素三醋酸酯、聚丙烯酸钠及溶剂的配比,准备三种原料;
b、纤维素三醋酸酯溶解:将纤维素三醋酸酯分散于溶剂中,加热,直至其全部溶解,得到混合溶液;
c、加聚丙烯酸钠:将聚丙烯酸铵与混合溶液混合均匀,即得。
上述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在玻璃防雾上的应用。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在玻璃防雾上的应用,所述玻璃为汽车玻璃,建筑玻璃,浴室玻璃,眼镜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玻璃防雾剂是将防雾剂涂覆在玻璃表面,通过纤维素三醋酸酯自身的羟基与玻璃表面实现化学结合,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亲水的薄膜,当亲水薄膜遇到水雾时,利用其亲水特性,将水雾快速吸收,因此其防雾的持久性优于通过物理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型(2-3天)及高分子型防雾剂(约15天)的防雾时间,本发明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防雾时间长达3个月,完全满足应用的需求,同时纤维素三醋酸酯不会对玻璃产生腐蚀或其它不利影响,对人体无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基于纤维素三醋酸酯的玻璃防雾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a、原料备料:按照表1中纤维素三醋酸酯、聚丙烯酸钠及溶剂的配比,准备三种原料;
b、纤维素三醋酸酯溶解:将纤维素三醋酸酯分散于溶剂中,加热至50~90℃,直至其全部溶解,得到混合溶液;
c、加聚丙烯酸钠:将聚丙烯酸铵与混合溶液混合均匀,即得。
表1原料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奕安,未经陈奕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75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