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弯机的成型工位下压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8157.1 | 申请日: | 2017-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7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左洪波;杨鑫宏;张学军;郑海涛;李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奥瑞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23 | 分类号: | C03B2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弯机 成型 下压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型工位下压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热弯机的成型工位下压结构。
(二)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水平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D曲面玻璃在建筑、民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D曲面玻璃通常采用的制备方法是在热弯机中将平板玻璃装在模具中,使其受热软化,在一定压力下弯曲成型,再经退火制成成品玻璃。随着曲面玻璃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们对热弯玻璃的性能等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热弯玻璃行业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提高热弯玻璃质量、降低成本是每个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
高效热弯机必须能够保证3D曲面玻璃的的成型质量,这是热弯机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这样才能保证所生产3D曲面玻璃的质量。目前的成型工位下压方式通常采用的是气缸加比例阀,这样的下压方式虽然成本低,但控制精度不够,而且气缸运动具有不稳定性,这必然会导致曲面玻璃的成型质量下降,成品率降低。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传统玻璃热弯机气缸下压运动控制精度不高,稳定性不好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热弯机的成型工位下压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热弯机整体采用回转排布结构,左侧为进样腔,右侧为出样腔,中间为成型腔,成型腔包括10个工位,从左到右依次为5个预热工位、2个成型工位、3个缓冷工位,冷却腔包括5个工位,成型腔包括预热工位、成型工位与缓冷工位,成型工位下压结构包括下压主轴、双伺服电机、气缸加调压阀和龙门支撑架,成型工位的上加热板通过两个下压主轴连接两个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龙门支撑架固定在设备上部不锈钢顶板上,成型工位双伺服电机下部连接丝杠导轨,丝杠导轨通过连接块与下压主轴相连接,气缸主轴穿过不锈钢板与成型工位上加热板连接,成型工位双伺服电机通过丝杠导轨带动下压主轴实现成型工位上加热板上下动作,预热工位及冷却工位通过气缸加调压阀连接气缸主轴。
本发明还有这样一些技术特征:
1、所述的成型腔及冷却腔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模具的第一拨叉结构和第二拨叉结构。
本发明下压结构的主要特点在于:成型工位采用成型工位双伺服电机控制下压主轴的下压动作,预热工位及冷却工位采用气缸加调压阀的方式控制气缸主轴的下压运动;其中,成型工位上加热板通过两个下压主轴连接成型工位双伺服电机,成型工位双伺服电机通过龙门支撑架固定在设备上部不锈钢顶板上,通过成型工位双伺服电机的同步运动来保证成型工位上加热板压片时板的水平度;预热工位及缓冷工位仍然采用气缸加调压阀的控制结构。通过双伺服电机对模具加压进而使玻璃成型,装有玻璃片的模具在第一拨叉结构、第二拨叉结构的推动下实现在成型腔及冷却腔的传递运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成型工位采用双伺服电机控制主轴的下压动作,通过对两个伺服电机的扭矩及行程进行调节控制,从而实现两个伺服电机的同步动作,保证了加热板下压动作时,与模具接触面为绝对水平,保证了压片时变形量一致,减少了内应力,使玻璃片各部位受热均匀,确保了玻璃片成型时的外形及外观,提高了良品率。
2.采用伺服电机控制结构有利于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确保了下压动作的准确性,提高了产品产出率。
3.由于预热工位及缓冷工位中对加热板与模具之间接触的紧密程度无严格要求,因此仍采用气缸控制主轴下压动作方式,这可以在保证热弯成品率的同时,有效控制用电量,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热及缓冷工位气缸下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成型工位下压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3,热弯机整体采用回转排布结构,左侧为进样腔1,右侧为出样腔3,中间为成型腔2。成型腔共10个工位,从左到右依次为5个预热工位、2个成型工位、3个缓冷工位,冷却腔4分为5个工位。通过工位伺服电机5对模具加压进而使玻璃成型,装有玻璃片的模具在第一拨叉结构6、第二拨叉结构7的推动下实现在成型腔及冷却腔的传递运动。
预热工位及缓冷工位采用普通的气缸加调压阀的方式,如图2所示,气缸8穿过不锈钢板10,通过气缸主轴9与上加热板11相连接,气缸的压力大小可通过调压阀调节。预热工位及缓冷工位气缸的下压动作通过PLC实现自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奥瑞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奥瑞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81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