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8561.9 | 申请日: | 2017-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0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余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宝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7/06;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朱孔妙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切割单元、送料单元及冲压单元;所述冲压单元包括下模、可相对下模上下动作的上模及驱动上模上下动作的上模驱动件;所述上模上设有冲臂和设于冲臂上的压柱;所述下模上设有冲压腔、对称设于冲压腔内的两冲压配合件及设于该冲压配合件上的弧状凹部;所述冲压配合件与所述冲压腔内壁为活动连接;所述冲臂上设有与所述压柱相配合的限位装置。本发明通过一台设备即可实现对钢环的冲压,不仅工作效率高,且工人的投入量非常少,极大程度的减小了生产成本和用工成本;限位装置的设置,保证工件两端能够完全对准,被冲压成为一个正圆形,提高工件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材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圆形钢环进行制造时,通常难以通过一台设备完成,需要多道工序配合才能冲压成型出一个圆形钢环,不仅工作效率低下,且工人的投入量、劳动强度等都很大。并且,冲压出的圆形钢环合格率很低,质量难以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工件合格率高的冲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切割单元、送料单元及冲压单元;所述冲压单元包括下模、可相对下模上下动作的上模及驱动上模上下动作的上模驱动件;所述上模上设有冲臂和设于冲臂上的压柱;所述下模上设有冲压腔、对称设于冲压腔内的两冲压配合件及设于该冲压配合件上的弧状凹部;所述冲压配合件与所述冲压腔内壁为活动连接;所述冲臂上设有与所述压柱相配合的限位装置。本发明在对工件进行冲压时,可通过压柱先行对钢条进行弯曲,之后在压柱运动的过程中同步驱动冲压配合件发生翻动,在对钢条的两端进行弯曲操作,同时,两弧状凹部能够配合形成圆形的通槽,从而即可将钢条冲压成为圆形的钢环,从而通过一台设备即可实现对钢环的冲压,不仅工作效率高,且工人的投入量非常少,极大程度的减小了生产成本和用工成本;限位装置的设置,可将工件限制在限位装置的端部和冲臂的表面之间,有效防止工件在冲压时位置发生偏转,保证工件两端能够完全对准,被冲压成为一个正圆形,提高工件的合格率。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连接件和设于连接件上的限位套件,该限位装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件向靠近冲臂侧翻动,所述限位套件套至所述压柱上;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接件向远离冲臂侧翻动,限位套件脱离压柱。
进一步的,当冲臂冲入至所述冲压腔时,所述限位装置由第二位置转换至第一位置;当冲臂离开所述冲压腔时,所述限位装置由第一位置转换至第二位置;从而限位套件仅在冲臂冲入冲压腔时套至压柱上,当冲臂离开冲压腔时,限位套件即可离开压柱,从而不会对工件的出料造成影响,工件在冲压成圆环后,可直接从压柱上被取下,操作简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冲臂相连,另一端向内弯折形成弯折部;通过弯折部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段下端与冲臂之间的间距相较第二连接段上端与冲臂之间的间距要小,保证连接件在跟随冲臂下压时,弯折部先行插入至冲压腔内,保证连接件受到冲压腔内壁的挤压而向内翻动,使得限位套件套至压柱上;由于限位套件在冲臂充入冲压腔内时,限位套件将套至压柱上,从而限位套件可有效将工件限制在限位套件前端与冲臂之间的间隙内,防止间隙过宽而使得工件在冲压时位置发生偏转,保证工件两端能够完全对准,被冲压成为一个正圆形,提高工件的合格率。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套件与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制成,且由塑料注塑成型; 连接件为塑料制成,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从而连接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连接件与冲臂的连接处发生一定的翻转,同时在连接件上的外力消失时,连接件也能够在自身形变的作用下回复至原始状态;同时,加工更为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通过一弹性伸缩件与所述冲臂相连;通过弹性伸缩件的设置,在冲臂离开冲压腔时,可驱动连接件快速回复至初始状态,复位速度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宝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宝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85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