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巷道支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2822.4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7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束国才;王志远;李少辉;翟建波;徐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20/02;E21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巷道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应力和极破碎的岩体中掘进巷道,巷道容易发生片帮冒顶及严重的收缩变形,影响正常生产,并带来安全隐患。
相关技术中的巷道支护结构,支护效果不佳,并且由于其抗弯刚度和承载能力有限,巷道经常发生顶板下沉、两帮收敛、底鼓等严重变形,需要经常返修,安全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巷道支护结构,所述巷道支护结构具有支护效果好、安全稳定性高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包括:用于对巷道进行第一次支护的主动支护;用于对所述巷道进行第二次支护的被动支护,所述被动支护支撑所述主动支护且包括多个钢管,每个所述钢管内填充混凝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支护效果好、安全稳定性高,利于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动支护包括:多个第一锚杆,多个所述第一锚杆插设于所述巷道的周壁且彼此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锚杆的一部分从所述巷道的周壁露出;支护网,所述支护网挂设于所述第一锚杆,所述支护网与所述第一锚杆均埋设于第一层混凝土内,多个所述钢管支撑所述第一层混凝土。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被动支护还包括:多个第二锚杆,多个所述第二锚杆彼此间隔设置且分别将多个所述钢管锚固于所述巷道的周壁。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钢管为闭环形,每个所述钢管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开且贯通所述钢管的周壁的多个锚固孔,每个所述锚固孔内设有锚固管,所述第二锚杆穿设于所述锚固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钢管沿其周向分为多段子钢管,相邻两段所述子钢管通过接头套管相连。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钢管沿所述巷道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钢管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
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钢管上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于相邻两个所述钢管上的所述连接管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巷道支护结构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巷道进行第三次支护的多个轴向钢筋和多个周向钢筋,多个所述轴向钢筋沿所述巷道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周向钢筋沿所述巷道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轴向钢筋和多个所述周向钢筋均埋设于第二层混凝土内且支撑所述被动支护。
有利地,相邻两个所述钢管之间设有多个第三锚杆,多个所述第三锚杆插设于所述巷道的周壁且埋设于所述第二层混凝土。
可选地,所述第三锚杆为注浆锚杆且部分从所述第二层混凝土露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的被动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的被动支护的第一段子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的被动支护的第一段子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的被动支护的第二段子钢管(第四段子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的被动支护的第二段子钢管(第四段子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的被动支护的第三段子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的被动支护的第三段子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的被动支护的第一段子钢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支护结构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巷道支护结构1,
连接管110,
第一段子钢管111,第二段子钢管112,第三段子钢管113,第四段子钢管114,
接头套管115,挡环116,
锚固管117,混凝土灌注管118,预留孔119,
第二锚杆120,连接杆130,
轴向钢筋210,周向钢筋220,第三锚杆230,
碎石2,水沟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28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