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3009.9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6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行飞;陈建华;刘戈;邓愿;刘红星;茅忠群;诸永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G01N21/33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邓青玲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水中有机物 热水器 有机物检测 检测组件 进水口 传感器 光源 检测 流出 紫外线接收器 热水器管道 电路板 出水口处 出水口 检测管 检测组 紫外线 细菌 病毒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器,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处或/和出水口处或/和水箱内设有用于检测进入水箱或/和流出水箱或/和水箱内的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其中所述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包括能发出紫外线的光源(1),及与所述光源(1)配合的能检测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检测组件,该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管(2)、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和电路板(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检测到的进入水箱或/和流出水箱或/和水箱内的水中有机物含量,判断热水器内部或热水器管道上是否滋生细菌和病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检测进入水箱或/和流出水箱或/和水箱内的水中有机物含量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热水器作为家家必备的家用电器,其性能的好坏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热水器一般是将自来水加热到35-70℃,而这个温度段的温度,是不存在杀菌消毒功能的。尤其是某些温度,更是利于细菌病毒的滋生。尤其是储水式热水器,在保温过程中,温水在储水箱中会放存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过程中细菌病毒会大量滋生。如果用户用这样的水清洗皮肤,或者刷牙漱口,就有可能会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产品、技术,不能有效检测热水器出水或者是储水箱里的水的有机物含量,所以,开发一种切实有效的热水器有机物含量检测设备,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有机物含量的检测主要是依靠分光光度计,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对波长为254纳米的紫外线的吸收度来间接表征有机物的总含量,波长为254纳米的紫外线透过水后,水中的有机物会吸收部分的紫外线,而有机物的浓度越大,紫外线吸收的强度也越大,因此紫外线的吸收度对应着有机物的含量。不同的有机物针对不同波长紫外线有不同的吸收强度,通过扫描不同波长紫外线的吸收强度,可以大致分析出水中不同类有机物的含量。而总含量的测量,即不同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指标,主要体现在254纳米波长的紫外线上。但分光光度计本身是一台仪器,价格非常昂贵,体积也非常庞大,最主要的是对于普通人员的使用还有一定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实时显示进入水箱或/和流出水箱或/和水箱内的水中有机物含量的热水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水器,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处或/和出水口处或/和水箱内设有用于检测进入水箱或/和流出水箱或/和水箱内的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其中所述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包括能发出紫外线的光源,及与所述光源配合的能检测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检测组件,该检测组件包括
能被所述光源发出的紫外线穿透的检测管,被检测水能通过该检测管;
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用于检测从所述光源发出、并穿透所述检测管后的紫外线的强度;
其中,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根据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接收的紫外线强度计算通过检测管内水中有机物含量,电路板与显示模块连接。
上述提供的有机物检测传感器,不仅能有效检测水中有机物含量,部件少,结构简单,因此可以制成体积较小、成本较低的检测部件。
作为改进,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物检测传感器,还包括壳体,检测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设有光源容置腔或允许光源穿过的光源容置孔,所述光源设置在光源容置腔内或穿设在光源容置孔内;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与光源容置腔或允许光源穿过的光源容置孔连通的检测管容置腔,检测管设置在检测管容置腔内;所述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设置在壳体内并与检测管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30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