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4117.8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1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董洪江;周伟钢;顾春朋;吴芳;潘乔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38 | 分类号: | H01H50/38;H01H9/44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际国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311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性 高压 直流 接触器 系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要提升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带载切换能力,就必须解决其接触系统的灭弧能力。而现有的直流接触器的灭弧主要是依靠提升触点的间隙和压力来提高灭弧能力,而上述灭弧方式在高压、大功率负载条件下的灭弧效果会比较差,造成带载切换寿命低。而且上述灭弧方式还会造成接触器体积较大,浪费安装空间。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结构,能够在实现无极性灭弧的同时,还有效缩小了器件的体积,节约了安装空间。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结构,包括一灭弧腔、两个并排布置于所述灭弧腔顶部上的静接触点和一活动内置于所述灭弧腔中的动接触片,所述动接触片与两个所述静接触点分别沿竖向相对布置,且所述动接触片还分别能够与两个所述静接触点连通,或者所述动接触片还分别能够与两个所述静接触点断开;在所述静接触点的相对两侧外还各分别设置有一永磁体,两个所述永磁体间的连线方向与两个所述静接触点间的连线方向相互垂直,且两个所述永磁体的极性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弧腔由陶瓷与金属烧结密封而成;两个所述永磁体均内置于所述灭弧腔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永磁体的上端面均高于所述静接触点的下表面;
且以所述动接触片与所述静接触点断开时的状态为基准,每一所述永磁体的下端面还均低于所述动接触片的上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弧腔由陶瓷与金属烧结密封而成;两个所述永磁体相对布置于所述灭弧腔的侧立壁的外表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永磁体的上端面均高于所述静接触点的下表面,并同时低于所述灭弧腔的顶部;另外,以所述动接触片与所述静接触点断开时的状态为基准,每一所述永磁体的下端面还均低于所述动接触片的上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通过在所述静接触点的相对两侧外各分别设置有一永磁体,两个所述永磁体间的连线方向与两个所述静接触点间的连线方向相互垂直,且两个所述永磁体的极性相同,能够使得动接触片与两个静接触点间产生的电弧扩散方向相同,并且一直保持平行状态,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动接触片与两个静接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接触而发生短路,实现了无极性灭弧。②由于该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灭弧效果好,在较小的空间内即可达到较好的灭弧效果,进而可缩小器件的体积,节约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两种电流方向情况下,本发明所述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结构的灭弧原理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灭弧腔2——静接触点
3——动接触片4——永磁体
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所述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结构包括一灭弧腔1、两个并排布置于所述灭弧腔1顶部上的静接触点2和一活动内置于所述灭弧腔1中的动接触片3,所述动接触片3与两个所述静接触点2分别沿竖向相对布置,且所述动接触片3还分别能够与两个所述静接触点2连通,或者所述动接触片3还分别能够与两个所述静接触点2断开(其为公知常识,不属于本发明的重点,故在此不作详述);特别的,在所述静接触点2的相对两侧外还各分别设置有一永磁体4,两个所述永磁体4间的连线方向与两个所述静接触点2间的连线方向相互垂直,即两个所述永磁体的摆放方向均与两个所述静接触点2间的连线方向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永磁体4的极性相同,即两个所述永磁体4的极性排布为N极对N极,S极对S极。通过上述结构创新,该灭弧系统结构能够使得动接触片与两个静接触点间产生的电弧扩散方向相同,并且一直保持平行状态,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动接触片与两个静接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接触而发生短路,实现了无极性灭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4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低压隔离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 下一篇:塑壳断路器脱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