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压缩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4328.1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9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邓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昌盛 |
主分类号: | F04B35/04 | 分类号: | F04B35/04;F04B39/00;F04B3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00 | 代理人: | 廖紫兰,单蕴倩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压缩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气体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活塞压缩机是由电机连接转轴,再经转轴带动曲轴转动,通过曲轴的转动带动活塞杆在缸体内来回移动,从而实现了气体的压缩。由于,电机的动力轮与活塞的阻力成正比,活塞做功时压力越大,所需电机的功率越大,能耗也增大。因此,现有的气体压缩机对电机的功率要求较高,耗能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压缩机,包括动力装置、杠杆和压缩气缸,动力装置和压缩气缸分别与杠杆的两端连接,杠杆下方设有支点,支点到动力装置作用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压缩气缸作用点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动力装置通过杠杆与压缩气缸连接,通过杠杆带动压缩气缸压缩气体;且支点到动力装置作用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压缩气缸作用点的距离,从而,根据杠杆原理大大节省了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减少能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与电机连接,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位于杠杆的上下两侧,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凸起点交替作用在杠杆的一端。由此,通过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分别作用,可以使得杠杆的一端实现上下摆动,从而带动杠杆另一端的压缩气缸进气或排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缩气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和活塞,活塞设于缸体内,活塞杆的一端与杠杆的另一端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活塞连接,缸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由此,便于通过活塞杆的伸缩运动,使得进气口和出气口交替进气和排气,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口处设有进气弹片,进气弹片能够与进气口相配合;
当活塞杆向外拉伸时,进气弹片打开;当活塞杆向内移动时,进气弹片将进气口盖合。由此,设有进气弹片,便于进气时,进气口的打开;进气完成后,便于将进气口密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气口处设有出气弹片,出气弹片能够与出气口相配合;
当活塞杆向外拉伸时,出气弹片将出气口盖合;当活塞杆向内移动时,出气弹片打开。由此,设有出气弹片,便于排气时,出气口打开;排气完成后,便于将出气口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包括动力装置1、杠杆2和压缩气缸3,动力装置1和压缩气缸3分别与杠杆2的两端连接,杠杆2下方设有支点4,支点4到动力装置1作用点的距离大于支点4到压缩气缸3作用点的距离。
动力装置1包括电机11、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均与电机11连接,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分别位于杠杆2的上下两侧,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的凸起点交替作用在杠杆的一端。
其中,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通过皮带轮与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第一凸轮12位于杠杆2的上方,第二凸轮13位于杠杆2的下方。电机11转动,带动两个凸轮同时转动;当第一凸轮12的凸起点作用在杠杆2上时,第一凸轮12向下压杠杆2的一端,杠杆2的另一端向上,同时第二凸轮13与杠杆2相分离。反之,当第二凸轮13的凸起点作用在杠杆2的一端时,杠杆2的一端被顶起,另一端向下,同时第一凸轮12与杠杆2相分离。
压缩气缸3包括缸体31、活塞杆32和活塞33,活塞33设于缸体31内,活塞杆32的一端与杠杆3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活塞杆32的另一端与活塞33固定,缸体31设有进气口311和出气口312。其中,活塞33的外侧与缸体31的内壁相贴合,通过活塞杆32的运动拉动活塞33在缸体31内移动,使得活塞33与缸体31组成的腔体增大或减小。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气口311与所需要压缩的气体,如:氧气、氮气或普通空气,相连通;出气口312与压缩气体储气缸连通。
进气口311处设有进气弹片5,进气弹片5能够与进气口311相配合,进气弹片5位于进气口311的内侧,便于外界气体进入时,将进气弹片5推开;
当活塞杆32向外拉伸时,进气弹片5打开;当活塞杆32向内移动时,进气弹片5将进气口311盖合。同时,当缸体31内的气压逐渐增大时,进气弹片5与进气口311贴合更紧密,有效防止气体经由进气口311排出。
出气口312处设有出气弹片6,出气弹片6能够与出气口312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昌盛,未经邓昌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43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率空气压缩器
- 下一篇:一种压缩机防奔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