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矿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6614.1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2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5/02 | 分类号: | F27D15/02;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李琳;金凤华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矿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进气装置、水雾混合装置、烧结矿冷却机、余热利用装置以及循环风机。空气从进气装置进入水雾混合装置中,与水雾混合形成空气水雾混合物,进入烧结矿冷却机中冷却烧结矿料层,换热后的空气水雾混合物进入余热利用装置进行热量的回收利用,空气水雾混合物在余热利用装置中换热之后,经循环风机加压后再次进入烧结矿冷却机。本发明通过形成的空气水雾混合物中水在烧结矿冷却机中蒸发成水蒸汽吸收汽化潜热,加快烧结矿料层的冷却,减小进气装置电机消耗,同时降低循环风机运输中的风阻,降低循环风机的电机消耗,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烧结矿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2%以上,仅次于电力工业,其中,烧结工序能耗约占钢铁企业总能耗的15%,仅次于炼铁工序,而烧结矿冷却部分的余热是目前烧结工序余热回收的主力部分,回收利用烧结矿的余热余能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烧结矿均采用鼓风冷却,烧结矿余热回收采用废气再循环工艺,可以极大的提高可供余热回收的废气温度,但是经过余热锅炉换热后的100℃~200℃的低温废空气通过循环风机冷却烧结矿,循环风机耗能巨大,导致整个烧结矿余热回收系统能耗很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烧结矿余热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烧结矿余热回收系统的能耗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烧结矿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进气装置;
水雾混合装置,包括水雾混合装置进口和水雾混合装置出口,所述水雾混合装置进口与所述进气装置连接;
烧结矿冷却机,包括烧结矿冷却机进口和烧结矿冷却机出口,所述烧结矿冷却机进口与所述水雾混合装置出口连接;
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利用装置进口和余热利用装置出口,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进口与所述烧结矿冷却机出口连接;以及
循环风机,包括循环风机进口和循环风机出口,所述循环风机进口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出口连接,所述循环风机出口与所述烧结矿冷却机进口连接,
空气从所述进气装置进入所述水雾混合装置中,与所述水雾混合装置中的水雾混合形成空气水雾混合物,所述空气水雾混合物从所述水雾混合装置出口进入所述烧结矿冷却机,在所述烧结矿冷却机中冷却烧结矿料层,换热后的空气水雾混合物经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进口进入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所述空气水雾混合物在所述余热利用装置中换热之后,经所述循环风机加压后再次进入所述烧结矿冷却机。
优选地,所述水雾混合装置包括喷雾装置,水流经所述喷雾装置形成水雾,与进入所述水雾混合装置的空气混合,形成空气水雾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水雾混合装置包括储水池,所述水雾混合装置进口和所述水雾混合装置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水池侧壁上并位于所述储水池的水面上方,所述喷雾装置包括从所述储水池顶端的外部伸入所述储水池的多个水雾喷头,所述储水池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水泵连接,所述储水池中的水从所述出水口经过所述水泵运输至所述储水池顶端,通过所述水雾喷头形成水雾喷出。
优选地,所述喷雾装置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储水池外部,所述多个水雾喷头在所述储水池内呈横向或者纵向间隔布置,所述储水池中的水流从所述进水口进入经所述多个水雾喷头均匀喷出,形成水雾。
优选地,空气水雾混合物的一部分未进入所述烧结矿冷却机而是存留在所述水雾混合装置中,存留在所述水雾混合装置中的空气水雾混合物在所述水雾混合装置中凝结成水滴,储存于所述储水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6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炉内金属液残余的冶金炉
- 下一篇:一种加热炉的计算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