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价和通风消耗平衡结构的慢行交通人车并行隧道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7103.1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4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臻;张昌桔;孙可君;罗云滚;姜金斌;陈建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守臻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汽车道 人行道 平衡结构 底衬 拱圈 人车 并行隧道 导行灯 消耗 下水道 检测器 隧道 流量感应器 灯光 交通 建筑领域 照明灯 出入口 通风扇 通行灯 监控 护栏 摄像机 并列 | ||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价和通风消耗平衡结构的慢行交通人车并行隧道。一种造价和通风消耗平衡结构的慢行交通人车包括,隧道外壳砌衬、汽车道、人行道、下水道、管线道,所述隧道外壳砌衬包括拱圈和曲墙底衬,拱圈和曲墙底衬整体组成椭圆形,曲墙底衬上设置汽车道、人行道、下水道、管线道,汽车道、汽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半身护栏;所述拱圈上还设置有监控组合、通风组合、灯光组合,监控组合包括CO/VI检测器、摄像机、流量感应器,通风组合为若干到2~3只并列平行排列的通风扇,灯光组合为顶导行灯、地面导行灯、人行道照明灯,出入口通行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价和通风消耗平衡结构的慢行交通人车并行隧道。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市政道路规范,还是交通公路规范均没有明确条文要求路段上必须设置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因此本工程隧道不设置慢行系统通道从理论上是可行的,需增加慢行绕行距离。若按照不设置慢行通道设计,常规三车道市政道路隧道,考虑一定大型车需求,车道宽度取3.5+3.5+3.75m,再加上两侧路缘带0.5m,两侧检修道0.75m,单孔隧道宽度净宽取13.25m。不过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是会产生慢速交通通过需求的,不设置慢行通道容易产生类似的互联网讨论热点——三亚红沙隧道非机动车(电动车)穿行于隧道车行道的安全隐患问题。人车混行的隧道,隧道内CO设计浓度不应大于70cm3/m3,要求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则更为严格。目前技术条件下,慢速交通通过隧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按照城市道路标准无法同孔设置慢行系统,设计考虑在人非混行道与机动车道中间设置全封闭的隔墙分隔两个系统来满足规范要求,单孔隧道宽度净宽取17.5m,这样的话极大的增加了工程的预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价和通风消耗平衡结构的慢行交通人车并行隧道。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造价和通风消耗平衡结构的慢行交通人车包括,隧道外壳砌衬、汽车道、人行道、下水道、管线道,所述隧道外壳砌衬包括拱圈和曲墙底衬,拱圈和曲墙底衬整体组成椭圆形,曲墙底衬上设置汽车道、人行道、下水道、管线道,汽车道、人行道左右并且设置或人行道设置在汽车道的左右,下水道设置在汽车道两侧,人行道和汽车道相交处,所述管线道设置在人行道底部,汽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半身护栏;
所述拱圈上还设置有监控组合、通风组合、灯光组合,监控组合包括CO/VI检测器、摄像机、流量感应器,通风组合为若干到2~3只并列平行排列的通风扇,灯光组合为顶导行灯、地面导行灯、人行道照明灯,出入口通行灯;
所述监控组合、通风组合、灯光组合同时设置在人行道和汽车道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拱圈的旁侧设置有扬声器。
作为优选所述隧道外壳砌衬总宽度为17.5M或16.75M,长度为2.4KM,汽车道宽度11.75M,人行道宽度4M。
作为优选所述人行道照明灯和出入口通行灯在人行道的设置高度为2.5m。
作为优选所述CO/VI检测器、摄像机、流量感应器、顶导行灯、出入口通行灯在汽车道的设置高度为4M。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扇设置高度为4.5m。
作为优选所述CO/VI检测器和通风扇电信号数据连接。
一种利用监控、通风组合使最低标准人车并行隧道造价和通风消耗平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筑隧道系统每段为17.5M~16.75M的隧道,超出则在两者之间设置通风井区进行连接,浇筑出拱圈和曲墙底衬,两者组成隧道外壳,隧道外壳呈椭圆形,曲墙底衬弧度比拱圈要低;
(2)按照7:3~8:2的比例划分汽车道和人行道,汽车道划分比例大,人行道比例小;
(3)在人行道和汽车道中设置监控组合、通风组合、灯光组合,并分别连接不同的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归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守臻,未经杨守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7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排污垂直提升系统及其排污方法
- 下一篇:一种隧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