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驱动的有轨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7701.9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8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权仲翊;王翔宇;穆晓鹏;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C7/04 | 分类号: | B61C7/04;B60L7/1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雷立康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驱动 行走机构 列车 从动车厢 动力车厢 势能 供电系统 超级电容器组 复合驱动系统 启动性能 使用寿命 制动过程 电动机 控制器 动能 能效 无源 发热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驱动的有轨列车,包括动力车厢、供电系统、从动车厢、动力车厢行走机构、从动车厢行走机构行走机构、有源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无源动势能储运回路、控制器和超级电容器组,通过回收列车制动过程的动能,实现有轨列车的混合驱动。本发明公开的混合驱动的有轨列车具有启动性能好、能效高、系统发热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列车驱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驱动的有轨列车。
背景技术
有轨列车是指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车辆,主要包括轻轨、地铁、动车、高铁、货车和普通列车等轨道车辆,通常由多节车厢所组成,车厢分为动车车厢和拖车车厢。有轨列车按载荷物,可分为运货的货车和载客的客车,亦有两者一起的客货车。
以动车组为例,我国动车组主要分为三大类,即高速动车组、一般动车组、低速动车组。动车组工作系统主要包括机械系统、电气系统和液压与气动系统,机械系统主要用于动车的行走和能量的传递,电气系统主要用于提供动力和控制列车运行状态,液压与气动系统主要用于动车的动力系统的辅助控制;动车组的动力系统通常为分散式分布,分散式分布的动力系统效率较高,电力动车组有较多的电动机,故动车的能量回收和再生制动能力较好。
动车组的运行一般需要很大的功率,这就需要电动机的体积较大,使电动机在动车系统中的合理布置变得极为困难;此外,动车组质量大、运行速度快、电动机数目较多,其运行过程中需要频繁加减速,动车组减速时一般采用制动电阻将动车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消耗掉,当需要紧急制动时动车组采用刹车盘制动,刹车盘上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不仅会造成能量的浪费,还会使刹车盘过热影响刹车效率,从而影响动车组刹车的安全性;动车启动时电动机瞬时峰值功率很高,在启动过程中电动机产生很高的启动电流,产生较大的热量进而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混合驱动的有轨列车,通过回收列车制动过程的动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混合驱动的有轨列车,包括动力车厢(26)、供电系统(27)、从动车厢(28)、动力车厢行走机构(16)和从动车厢行走机构(19),所述动力车厢行走机构包括动车车厢齿轮箱(17)和动力车厢车轮(18);所述从动车厢行走机构包括从动车厢齿轮箱(20)和从动车厢车轮(21);还包括有源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24)、无源动势能储运回路(23)、控制器(14)及超级电容器组(13)。
所述的有源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24)包括有源动势能储运回路(22)、主驱动电动机(1)、第Ⅰ联轴器(2.1)、第Ⅰ变频器(11.1)、双向DC-DC变换器(12);其中,有源动势能储运回路(22)包括:第Ⅰ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3.1)、恒压变量液压泵(6)、液压泵驱动电动机(4)、第Ⅰ安全阀(7.1)、二位二通电磁阀(8)、第Ⅱ变频器(11.2)、第Ⅰ蓄能器(9.1)、油箱(15)、第Ⅰ位移传感器(5.1)、转速传感器(25)及第Ⅰ压力传感器(10.1),第Ⅰ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第一油口P1、恒压变量液压泵的出油口、第Ⅰ安全阀的进油口、二位二通电磁阀的A油口连通;二位二通电磁阀的B油口、压力传感器均与蓄能器连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p输入控制器,第Ⅰ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第二油口P2、恒压变量液压泵的进油口、第Ⅰ安全阀的出油口均与油箱连通;第Ⅰ位移传感器与第Ⅰ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变量活塞连接以检测其摆角变化,第Ⅰ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x输入控制器,第Ⅱ变频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和液压泵驱动电动机连接,液压泵驱动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恒压变量液压泵的驱动轴连接;第Ⅰ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控制器、二位二通电磁阀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77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窝板包装箱毛坯板夹具
- 下一篇:复合包装膜、包装系统及包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