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万向预应力生态景观组合护岸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8211.0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8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华建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D5/03;E02D5/10;E02D5/12;E02D1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丰叶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万向 预应力 生态景观 组合 护岸 | ||
一种万向预应力生态景观组合护岸,包括受力桩、连接于相邻两个受力桩之间用于挡土止水的插板桩,所述受力桩上具有至少一个弧形凹槽,所述插板桩具有与所述弧形凹槽相匹配的弧形凸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万向预应力生态景观组合护岸的技术方案,主要由受力桩与插板桩构成,每两个受力桩之间通过用于挡土止水的插板桩连接,受力桩与插板桩采用两种规格,既能满足护岸、支护受力的要求,而且由于施工时采用跳打的施工法,从而也弱化挤土效应,定位精度高,成形之面效果好。并且弧形凸面与弧形凹槽相配合,实现调整两个弧形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转角拐弯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万向预应力生态景观组合护岸。
背景技术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护岸,如U型板桩、波浪状、BT桩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等护岸均采用相同的桩连接,每个桩的两侧分别是榫头与卯口,桩与桩之间采用榫头与卯口配合。并在生产上,制造工艺落后,榫头与卯口等结构,导致只能人工编笼,机械化程度低,并且无法离心成桩,桩身质量无法保证;施工中,挤土效应突出,施工定位困难,立面效果无法保证。
如专利公开CN105625257A中公开的生态环保型岸堤防护墙及用于该防护墙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公开了一种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所述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横截面为由两个翼缘及连接两个翼缘的腹板构成的H形,翼缘两侧面分别具有凸筋和插槽。将多根相同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插入土壤中,相邻的两根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通过凸筋和插槽插接配合,但在实际施工中,凸筋和插槽结构精细,施工难度大、定位精度要求高、桩身易损坏;多根相同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紧密配合,产生较大的挤土效应,打入土壤后,尺寸偏差大,达不到预期的挡土止水的拼装效果,止水效果无法保证;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结构不规则,在制作时无法采用离心成形法、脱模困难、本身成形效果较差,不易于规模化快速生产;并且制桩成本高、强度差、工效低、质量无法保证;后期在做防水处理时,两个H型桩之间形成的孔洞内的土无法完全取出,后灌混凝土与就与桩身无法完全密合,防水效果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万向预应力生态景观组合护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万向预应力生态景观组合护岸,包括受力桩、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受力桩之间用于挡土止水的插板桩,所述受力桩上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插板桩上具有与所述弧形凹槽相匹配的弧形凸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凹槽至少为两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凹槽为四个,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受力桩的四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弧形凹槽邻接的两个受力桩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直角的交线L,该弧形凹槽的两端分别至所述交线L的距离不相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受力桩的中心线为基准点,四个所述弧形凹槽中每相邻的两个弧形凹槽相对称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板桩上的弧形凸面具有两个,相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插板桩的两侧部,每个所述弧形凸面是倾斜设置的,从而在所述插板桩的两侧部形成尖端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度小于180度,并与所述弧形凸面的弧度相匹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桩包括钢筋主体、预制设置于所述钢筋主体上并将所述钢筋主体包裹在内的水泥造型体,所述钢筋主体横截面呈两个矩形交叉设置,所述弧形凹槽位于所述十字形钢筋主体的夹角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外围截面为圆形的转向插板桩,所述转向插板桩的弧度与弧形凹槽相匹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板桩为具有救生功能、水文监测功能、利于动植物生长功能与装饰功能中至少一种功能结构装置的挡土止水功能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华建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建华建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8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库引导系统
- 下一篇:一种非机动车安全行驶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