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透湿合成革用面层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9429.8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1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杨银龙;张其斌;孙向浩;段伟东;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峰超纤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8G18/28;C09D175/08;C09D7/48;D06N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2624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合成革 面层 聚氨酯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湿合成革用面层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水透湿合成革用面层聚氨酯,由包含以下组分的原料制成:多元醇、扩链剂、三官能度化合物、二异氰酸酯和封端剂,多元醇包含多元醇A和多元醇B,多元醇A和多元醇B的摩尔数之比为1:1~1:3;多元醇A选自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聚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醚二醇中的一种以上,多元醇B选自聚四氢呋喃环氧乙烷共聚醚二醇、聚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二醇、聚环氧乙烷二醇中的一种以上,扩链剂为双羟基扩链剂和双胺基扩链剂,三官能度化合物为三羟基化合物,封端剂为单胺基硅烷偶联剂。本发明的防水透湿聚氨酯合成革不仅具有优异的防水透湿性能,还具有出色的耐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穿着舒适性、功能性的不断提高,差异化的聚氨酯合成革逐渐得到合成革各企业的广泛关注,如防水透湿型聚氨酯合成革。防水透湿聚氨酯合成革由于其特有的防水性、透汽性,使得其广泛应用于生产高档鞋、高档服装等。根据防水透湿机理,可将防水透湿聚氨酯合成革分为微孔透湿型、无孔亲水导湿型、微孔透湿和亲水导湿结合型等。
由于无孔亲水导湿型聚氨酯合成革具有生产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等原因,是各合成革企业优先选择的生产产品。由于在无孔聚氨酯树脂膜的两边存在湿度梯度,水汽分子则利用树脂分子链中的亲水基团作为介质,通过“吸附-扩散-解吸”过程,从高湿度一侧扩散到低湿度一侧,从而实现透汽性;而由于该合成革表面为致密膜,因此水滴不会穿过革面,从而实现防水功能。
作为防水透湿合成革重要原料的聚氨酯面层树脂,一直是行业内重点开发的对象。中国专利CN101914854B通过聚酯三醇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多元醇获得了芳香族感温型防水透湿聚氨酯树脂,其固含量为29-31%。中国专利CN103319687B通过聚碳酸酯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EG作为多元醇获得了芳香族防水透湿聚氨酯树脂。中国专利CN101381448B通过向防水透湿聚氨酯树脂中引入氯化钾,使得通过该树脂制备的聚氨酯合成革不仅具有亲水导湿性还具有大量的微孔结构,但其树脂仍为芳香族聚氨酯树脂。中国专利申请CN101348552A通过聚氧化丙烯二元醇和聚氧化乙烯二元醇获得了芳香族防水透湿服装用粘接树脂。上述专利都是芳香族聚氨酯树脂,其耐黄变、耐光照性能不够好,不适合做浅色制品。
由于防水透湿聚氨酯树脂常常用于生产浅色劳保革、浅色服装革等,因此使用脂肪族异氰酸酯制备无黄变型聚氨酯树脂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无黄变防水透湿聚氨酯的耐磨性通常比较差。中国专利申请CN105693992A可使用脂肪族异氰酸酯通过一步法双螺杆挤出合成生物基透湿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由于其没有使用溶剂,在加工制备防水透湿合成革时非常困难。中国专利申请CN105017501A通过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复合使用的方法获得了耐磨性能较好的脂肪族防水透湿聚氨酯树脂,但其使用了聚酯多元醇,产品耐水解性有一定降低。中国专利申请CN102993400A通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中一种或一种以上获得了脂肪族防水透湿聚氨酯树脂,但其产品合格后还需要再次升温至70-80℃,能耗较高,且该产品的耐磨性不佳。中国专利CN103649153B通过偏苯三酸和/或苯均四酸获得了防水透湿聚氨酯树脂,其也可以制备脂肪族组合料,但其拉伸强度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透湿合成革用面层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防水透湿聚氨酯树脂存在的技术不足。
本发明所述的防水透湿合成革用面层聚氨酯树脂,由包含以下组分的原料制成:多元醇、扩链剂、三官能度化合物、二异氰酸酯、助剂、封端剂和溶剂,其中:
(1)所述多元醇包含多元醇A和多元醇B,且多元醇A和多元醇B的摩尔数之比为1:1~1:3。
所述多元醇A选自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聚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醚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数均分子量为1000~3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峰超纤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峰超纤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94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