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聚合物发泡膨胀式救生器材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2505.6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2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真;李素英;李俊华;李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培真 |
主分类号: | B63C9/04 | 分类号: | B63C9/04;B63C9/08;B63C9/093;B63C9/115;B63C9/1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8 重庆市沙坪***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聚合物 发泡 膨胀 救生 器材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器材,特别是一种可以快速发泡固化救生器材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常见的救生器材有多种型式,诸如救生圈、救生背心、救生衣、救生筏等器材,按器材浮体材料和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浮体材料填充式救生器材,即用尼龙布或氯丁橡胶等薄膜做面料,中间填充闭孔型发泡塑料材料制成,这种救生器材较为实用可靠,但缺点是其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储存及运输不便,而且会对穿戴者的灵活性产生影响,不利于开展其正常行为活动;第二种是气胀式救生器材,采用高强度防水材料制造而成,分自动充气式或被动充气式两种,但是这种救生器材最应该注意的是:防钩挂性能差,绝对避免尖锐物戳穿或磨破防水层。漏气后,失去救生功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聚合物发泡膨胀式救生器材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以高强度防水薄膜材料为面料,制成中空可收缩结构的柔性膜腔袋,在其内部安装盛有可快速发泡聚合物材料的装置和气体触发装置,气体触发装置推动发泡聚合物材料进入柔性膜腔袋中快速发泡并固化,从而形成发泡材料填充的救生器材,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的快速聚合物发泡膨胀式泡沫救生器材,包括触发器和柔性膜腔袋,柔性膜腔袋含有内腔,由不透水、可收缩的高强度薄膜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材料袋、约束导向袋以及材料混合管;所述触发器为气动式触发器,包括开关和气体发生装置,其可快速产生大量气体;柔性材料袋,含有内腔,由可压缩柔性材料制成,内腔中放置可快速发泡的聚合物组分材料,由AB组分构成,其中,A组分包括蔗糖聚醚、乙二胺聚醚、泡沫稳定剂、催化剂、三乙醇胺、阻燃剂以及环戊烷,B组分包括PAPI;约束导向袋,含有内腔;柔性材料袋放置于约束导向袋中,两者分别与材料混合管密封连接,材料混合管与柔性材料袋两者内腔之间设置受压贯通的隔层,材料混合管的出口端伸入柔性膜腔袋的内腔中,两者密封连接;气动式触发器产生的气体充入约束导向袋的内腔中,挤压柔性材料袋,使其内腔中的聚合物组分材料,挤破材料混合管与柔性材料袋之间的隔层,流经材料混合管,进入柔性膜腔袋的密闭内腔中发泡、固化,形成救生器材。
本发明涉及的快速聚合物发泡膨胀式泡沫救生器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体,其为边缘处受力可开合的包袋式结构,柔性膜腔袋以收缩状态放置于外壳体的包袋内。
本发明涉及的快速聚合物发泡膨胀式泡沫救生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式触发器固定在外壳体上,其还包括输气管,输气管进口端与气体发生器装置出口相连,出口端以密封连接的方式伸入约束导向袋内腔中。
本发明涉及的快速聚合物发泡膨胀式泡沫救生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式触发器还包括可收缩的气囊,其以收缩状态放置于约束导向袋内腔、柔性材料袋的后方,输气管以密封连接的方式伸入气囊内部;充气时,气囊主要沿着柔性材料袋的出口方向膨胀。
本发明涉及的快速聚合物发泡膨胀式泡沫救生器材,其特征在于:约束导向袋外表面设置周向加强结构,用于减小其径向变形。
本发明涉及的快速聚合物发泡膨胀式泡沫救生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混合管为弹性管。
本发明涉及的快速聚合物发泡膨胀式泡沫救生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式触发器(1)的气体发生装置,为压缩气体瓶、化合物受热分解产生气体的装置或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聚合物发泡膨胀式泡沫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其步骤为:
1)启动气动式触发器的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通过输气管充入约束导向袋内腔;
2)约束导向袋内腔的气压逐渐增大,挤压柔性材料袋,使其内部的可快速发泡聚合物组分材料将柔性材料袋与材料混合管之间的隔层挤破;
3)可快速发泡聚合物组分材料的A组分,包括蔗糖聚醚、乙二胺聚醚、泡沫稳定剂、催化剂、三乙醇胺、阻燃剂以及环戊烷,和B组分,包括PAPI,流经材料混合管进入柔性膜腔袋的内腔中发泡;
4)泡沫材料继续增多,直至将柔性膜腔袋的内腔充满;
5)泡沫材料完成固化,形成泡沫材料填充的救生器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培真,未经李培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25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