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种不同铝合金组合轧制为一个环形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4366.0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2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魏志坚;卢艳;杨志国;杨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H1/06 | 分类号: | B21H1/06;B2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100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同 铝合金 组合 轧制 一个 环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轧轧制成形方法,特别是涉及了两种不同铝合金组合轧制为一个环形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金属环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复合环件,环件之间通过各种变形和连接技术紧密结合,在外力作用下内外环件不会分离。和单一金属环件相比,双金属环件可以充分发挥两种金属各自的最佳性能,不仅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力学等综合性能,还可以节省大量贵重金属,降低生产成本,因而双金属环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火车、船舶、冶金、化工、能源、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目前,双金属环件的主要制造方法是先通过环件轧制工艺分别轧制成形两个单金属环件,再将两个单金属环件组合装配成双金属环件。由于两个单金属环件分开轧制成形,导致该方法工序多,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且轧制成形的两个单金属环件进行组合装配时,环件接触界面只发生弹性变形或小塑性变形,从而导致该方法制造的双金属环件界面接触质量差,连接强度低,不能满足高性能双金属环件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双金属环件轧制是指将两种金属环坯套在一起进行轧制,轧制过程中,由于金属的变形抗力与温度以及材料本身的特性等因素有关,很容易造成变形不均,而导致轧制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控制变形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变形温度,实现双金属环件的轧制成形,获得性能、尺寸良好的双金属环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两种不同铝合金组合轧制为一个环形件的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取2A70和2A50两种铝合金材料,分别按一定规格下料成棒材,然后经过镦粗、冲孔、预轧制成2A70合金环坯和2A50合金环坯,2A70合金环坯的内径等于2A50合金环坯的外径;分别将2A70合金环坯加热到420±10℃保温,将2A50合金环坯加热到400±10℃保温;将2A70合金环坯套在2A50合金环坯的外面一起放在环轧机上进行轧制,获得两种铝合金的双金属环件,其中,2A70合金环件的轧制比为K1、2A50合金环件的轧制比为K2;K1/K2=σs/σs′,式中,σs为,2A70合金环坯轧制变形抗力,σs′为2A50合金环坯轧制变形抗力。
所述2A70合金环坯轧制变形抗力为σs=nσ0,其中,n为2A70合金在轧制相应变形温度下的热力参数系数,σ0为2A70合金在常温下的变形抗力。
所述2A50合金环坯轧制变形抗力为σs′=n′σ0′,其中,n′为2A50合金在轧制相应变形温度下的热力参数系数,σ0′为2A50合金在常温下的变形抗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两种不同铝合金组合轧制为一个环形件的方法,首先根据两种铝合金环件的最终尺寸,设计2A70合金环坯和2A50合金环坯,并分别确定2A70合金环件和2A50合金环件的轧制比K1、K2,再根据K1/K2=σs/σs′确定2A70合金环坯和2A50合金轧制变形抗力σs、σs′,从而确定2A70合金环件和2A50合金环件的加热温度。在相应温度下,将2A70合金环坯和2A50合金环坯套在一起轧制,从而获得性能、尺寸良好的两种铝合金的双金属环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双金属轧制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两种不同铝合金组合轧制为一个环形件的方法需要提供锻造加热炉、压力机、机械手等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
该2A70合金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重量百分比)为:含Mn量≤0.2%、含Si量≤0.35%、含Ni量0.9%~1.5%、含Ti量0.02%~0.1%、含Cu量1.9%~2.5%、含Fe量0.9%~1.5%、含Mg量1.4%~1.8%、含Zn量≤0.3%、余量为A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43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