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针布产品的微合金高碳钢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5320.0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钱冬燕;卓城之;陆忠;雍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16;C22C38/08;C22C38/12;C22C38/46;C22C38/48;C22C38/42;C22C38/44;C22C38/26;C22C38/24;C22C38/22;C22C38/2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针布 产品 合金 高碳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器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针布产品的微合金高碳钢。
背景技术
针布产品用钢要求材料具有较好的冷加工成型性能,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强韧性。目前针布使用的钢种主要为硬线钢,如60#、72B、82B等,以及在70~8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合金钢,如80WV材料。普通碳钢材料冷加工性能较好,淬火后残余碳化物较少,C原子固溶进马氏体基体中提高纤维与针布之间的磨损性能,但由于针布齿尖较小较薄,淬火加热时晶粒尺寸易于粗大,增加针布工作时齿尖断裂的风险;而80WV中0.50~0.9%的W含量通常以固溶态存在于钢中,并不以碳化物形式析出起沉淀强化或者细化晶粒的作用,且W原子在炼钢时还存在偏析风险,对材料的冷拉性能和硬度均匀性会造成一定影响,加工性能较差,使得加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针布产品的微合金高碳钢,其特征在于:微合金高碳钢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
C:0.60~0.75%、Si:0.20~0.30%、Mn:0.50~0.70%、Cr:<0.15%、P:<0.020%、S:<0.010%,V:0.05~0.20%、Nb:0.010~0.035 %、Ni:0~0.50%、Mo:0~0.50%、Cu:0~0.40%。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微量的合金元素的添加和合理的化学配比使得材料既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Cr和V可进入渗碳体,形成合金渗碳体;V还可形成VC,起到明显的阻止晶粒长大的作用,利用Nb、V元素的碳化物析出带来沉淀强化和晶粒细化的作用,Nb促进共析相变的退化,消除网状碳化物,促进渗碳体的球化。同时Nb、V与C形成的NbC、VC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耐磨性,采用所述微合金高碳钢具有优异的冷加工性能、易球化性能,且热处理后马氏体硬度更高,组织更细小,有效提升针布的抗软磨料磨损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针布产品的微合金高碳钢,其特征在于:微合金高碳钢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
C:0.62%、Si:0.22%、Mn:0.60%、Cr:0.010%、P: 0.009%、S:0.005%,V:0.07%、Nb:0.028 %、Ni:0.006%、Cu:0.06%、Mo:0.034 %。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针布产品的微合金高碳钢,其特征在于:微合金高碳钢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
C:0.65%、Si:0.26%、Mn:0.69%、Cr:0.024%、P: 0.010%、S:0.004%,V:0.10%、Nb:0.026 %、Ni:0.028%、Cu:0.05%、Mo:0.12 %。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针布产品的微合金高碳钢,其特征在于:微合金高碳钢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
C:0.70%、Si:0.26%、Mn:0.70%、Cr:0.120%、P: 0.007%、S:0.005%,V:0.15%、Nb:0.018 %、Ni:0.006%、Cu:0.051%、Mo:0.15 %。
实施例4
一种用于针布产品的微合金高碳钢,其特征在于:微合金高碳钢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
C:0.73%、Si:0.25%、Mn:0.68%、Cr:0.10%、P: 0.011%、S:0.003%,V:0.18%、Nb:0.025 %、Ni:0.020%、Cu:0.082%、Mo:0.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未经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5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