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自一体瞬间脱钩开关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7519.7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4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周世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世权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H01H7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6 | 代理人: | 成春荣,竺云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瞬间 脱钩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领域,特别涉及电子开关技术。
背景技术
保护插座,又名漏电保护插座,是漏电开关的一种。是一种只要检测到电路中漏电、短路、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电弧等就会自动断开的开关。
空气开关,又名空气断路器,是断路器的一种。是一种只要电路中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就会自动断开的开关。
空气开关和保护插座都是低压配电网络和电力拖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电器,它们集控制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身。
空气开关和保护插座的问题在于一旦断开,只能手动恢复,无法自动恢复,更无法以远程遥控的方式恢复。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虽然可以以继电器作为替代品,配合一些传感器和控制电路,以实现自动的断开和接通,但继电器一般在其线圈通电时可以进入一个状态,在线圈不通电时维持另一个状态。如果接通和断开都有可能要长时间维持,则其中一个状态必须以继电器线圈长时间通电为代价。这会导致继电器寿命的严重缩短和电能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自一体瞬间脱钩开关,实现了开关的自动通断,而且开关维持接通或断开的状态都不需要持续的通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自一体瞬间脱钩开关,包括,第一继电器组件和第二继电器组件;其中,
该第一继电器组件包括第一线圈、滑块、第一弹性部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该滑块上设置有用于锁定该滑块位置的锁定结构;该第一触点与该滑块物理连接;该第一和第二触点分别电连接外部电路;
该第二继电器组件包括第二线圈、第二弹性部件和锁入杆;
该第一线圈通电时,克服该第一弹性部件的弹力,驱动该滑块滑动,使得该第一和第二触点电导通,此时该锁定结构移至该锁入杆前方,该锁入杆在该第二弹性部件的驱动下伸入该锁定结构,锁定该滑块的位置;
该第二线圈通电时,克服该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驱动该锁入杆退出该锁定结构,该滑块在该第一弹性部件的驱动下反向滑动,使得该第一和第二触点断开。
在一优选例中,还包括第一按钮,设置在该滑块一侧,该第一按钮被按下时推动该滑块滑动,使得该第一和第二触点电导通,此时该锁定结构移至该锁入杆前方,该锁入杆在该第二弹性部件的驱动下伸入该锁定结构,锁定该滑块的位置。
在一优选例中,还包括第三弹性部件,与该第一按钮物理连接,用于在该第一按钮被松开时推动该第一按钮回到预定位置。
在一优选例中,还包括第二按钮,设置在该锁入杆的一侧,该第二按钮被按下时推动该锁入杆退出该锁定结构,该滑块在该第一弹性部件的驱动下反向滑动,使得该第一和第二触点断开。
在一优选例中,该锁入杆的中部具有第一斜面,该第二按钮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该第二按钮被按下时,通过该第二斜面推动该第一斜面,使得该锁入杆退出该锁定结构。
在一优选例中,还包括第四弹性部件,与该第二按钮物理连接,用于在该第二按钮被松开时推动该第二按钮回到预定位置。
在一优选例中,该第一弹性部件和该第二弹性部件是弹簧。
在一优选例中,该锁定结构是一个形状和大小与该锁入杆匹配的孔。
在一优选例中,还包括控制电路,与该第一和第二线圈电连接,控制该第一和第二线圈的电通断。
在一优选例中,还包括无线接收电路,与该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通过无线方式接收该开关的控制指令,输出给该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线圈的电通断。
本申请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区别和效果:
通过两个继电器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开关的自动通断,而且接通和断开都是稳定状态,只需要在状态改变时通一下电可以,维持接通或断开的状态都不需要持续的通电。大大提高了继电器的寿命,节约了电能。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手动按钮推动滑块滑动,可以在电子控制失效或不方便的情况下恢复开关的接通状态,大大提高了本开关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通过在锁入杆的中部设置椎体,并设置手动按钮通过该椎体推动锁入杆退出锁定结构,可以在电子控制失效或不方便的情况下快速断开开关的接通状态,大大提高了本开关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世权,未经周世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75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