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7596.2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5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黄鑫;张卓;黄伟;李秋生;余毅;张亦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5 | 分类号: | G06F16/25;G06F16/28;G06F16/22;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官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源异构 数据 融合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根据需求配置的多个对象及每一对象对应的对象属性;获取API数据集,根据对象、对象属性和API数据集进行动态建模获得OPL动态模型;API数据集由多源异构数据API转换构成;根据OPL动态模型获得对象与API数据的关联关系,以及多个所述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所述装置用于执行所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对象和对象属性以及API数据集构建OPL动态模型,通过OPL动态模型获得对象与API数据的关联关系,以及多个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在为用户揭示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同时,降低了数据融合成本和存储代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大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国家各部门、各行业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发展,无论是国家政府机关还是企业内部先后建成了各类特定业务相关的信息化系统。由于建设上的多样性,例如实现技术多样性、存储设备不同、数据存储方式多样性等导致存储大量异构。
业务相关数据具有以下特点:数据异构型,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多态性,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数据离散型,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数据量大,每天都有新数据产生。不同业务部门产生的数据成为信息的“孤岛”,不同业务部门很难实现数据共享,而现实中,各业务部门对数据共享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还是很有必要的。
传统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为:基于企业数据中心的整合,即先将各系统数据集中起来管理,然后统一提供数据服务。因此该方法是针对数据的,并不能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体现对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且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该方法存在数据融合成本高、存储代价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根据需求配置的多个对象以及每一所述对象对应的多个对象属性;
获取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数据集,根据多个对象、多个对象属性和所述API数据集进行动态建模,获得对象属性关系OPL动态模型;其中,所述API数据集由多条多源异构数据经过API转换构成;
根据所述OPL动态模型获得所述对象与所述API数据的关联关系,以及多个所述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根据需求配置的多个对象以及每一所述对象对应的多个对象属性;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获取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数据集,根据多个对象、多个对象属性和所述API数据集进行动态建模,获得对象属性关系OPL动态模型;其中,所述API数据集由多条多源异构数据经过API转换构成;
数据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OPL动态模型获得所述对象与所述API数据的关联关系,以及多个所述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其中,
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7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