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繁殖的大量元素肥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7766.7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2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翟文国;杨志河;刘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天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8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吕翠莲 |
地址: | 262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植物 有益 微生物 繁殖 大量 元素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繁殖的大量元素肥,所述的大量元素肥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尿素、硝酸磷、硝酸钙、黑腐殖酸、黄腐殖酸、螯合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钙和硫酸镁。所述的螯合微量元素:由蛋氨酸螯合锌、半胱氨酸螯合铜和乙二胺四醋酸螯合铁以质量比1:7:3混合而成。所述的大量元素肥用于种植植物之前,施于土壤中,施入量为150kg/亩。所述的大量元素肥明显促进植物根际固氮菌的繁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及其应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促进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繁殖的大量元素肥及其应用,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际一词是希尔特纳于1904年提出的,指植物的根表以及受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区域。根际微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根际以外的微生物不同。
植物根际微生物(rhizosphere microbe),在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内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一般数量比根际外多几倍至几十倍。它们和植物间是互生关系,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微生物大量聚集在根系周围,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为植物提供有效的养料;同时,微生物还能分泌维生素,生长刺激素等,促进植物生长。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死亡的根系和根的脱落物(根毛、表皮细胞、根冠等),以及根系向根外分泌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是微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和能量来源;根际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并且是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
大多数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无害,部分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也有的会引起植物病害。有益的根际微生物可帮助难溶矿物质的溶解,增加植物对磷及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甚至分泌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固氮菌可促进植物固氮,增强植物营养,大大促进植物的生长,但固氮菌并不是在所有植物根际都能良好的繁殖,数量较少的固氮菌起到的作用非常微弱。
土壤杆菌是生产中常见的有害细菌,呈杆状,大小为1.5~0.3μm×0.6~1.0μm,单个成对排列。不形成芽孢。革兰氏阴性。以1~6根周毛运动。严格好氧,以分子氧为末端电子受体。一些菌株可在有硝酸盐的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大多数菌株可在低氧压的植物组织中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菌落通常凸起,全缘光滑,无色素至浅灰黄色。在碳水化合物培养基上常产生丰富的胞外多糖粘液。寄生于植株的根部形成肿瘤,可经伤口侵入许多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的根冠、根和茎,导致植物细胞的自发增生而成为肿瘤细胞。
如何促进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同时抑制根际有害微生物繁殖,成为本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促进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繁殖的大量元素肥及其应用,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促进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繁殖;(2)抑制植物根际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促进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繁殖的大量元素肥,所述的大量元素肥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尿素、硝酸磷、硝酸钙、黑腐殖酸、黄腐殖酸、螯合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钙和硫酸镁。
所述的大量元素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硝酸钾5-6份、磷酸二氢钾6-6.5份、磷酸二氢铵2.5-3.5份、尿素3.5-4.5份、硝酸磷0.8-1.2份、硝酸钙1.2-1.8份、黑腐殖酸24-24.5份、黄腐殖酸19.5-20.2份、螯合微量元素7.2-7.8份、氨基酸螯合钙2.5-3.0份、硫酸镁4-6份。
所述的大量元素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硝酸钾5.8份、磷酸二氢钾6.2份、磷酸二氢铵3份、尿素4份、硝酸磷1份、硝酸钙1.5份、黑腐殖酸24.2份、黄腐殖酸19.8份、螯合微量元素7.5份、氨基酸螯合钙2.8份、硫酸镁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天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天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77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