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局部照射的全身性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病理机制分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7903.7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0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雅;高建军;周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96 | 分类号: | G01N33/96;G01N33/68;G01N33/50;G01N33/573;A61D7/00;C12Q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衣秀丽 |
地址: | 200032 上海市崇明***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局部 照射 全身 损伤 模型 建立 病理 机制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局部照射的全身性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病理机制分析的方法,采用局部膝关节部位照射,避免了全身照射后动物的高死亡率和复杂病理机制;也避免了腹部照射伤及肠道,肾脏以及性腺等骨代谢密切相关器官;通过射线单一损伤骨组织器官,有效的阐明了局部辐照致全身放射性骨损伤的病理机制;对放射性骨损伤病理机制的发现有助临床放疗病人的早期预防性干预以及作为新药开发和药效测试的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局部照射的全身性骨损伤模型方法及病理机制应用。
背景技术
放射性骨损伤(Radiation bone injuries)是临床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受照人员常见的一种放射损伤。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提高以及放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骨损伤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如Ogino I等报道,因子宫癌进行放疗的病人坏死性骨折发病率高达17%。一旦发生放射性骨折或骨坏死,临床上只能采取姑息的保守治疗或手术切除死骨进行骨移植的方法治疗,效果不尽理想。目前放射性骨损伤的模型都是基于动物全身照射或者局部照射。全身照射累及所有器官和组织,虽能实现快速骨损伤的目的,但是动物死亡率高,骨损伤的病因复杂,并非单一射线因素,而且与临床放疗方式差距明显。局部照射一般多见是腹部照射,由于动物体型小,很难像临床病人一样做到有效防护,腹部的肠道,肾脏以及性腺不可避免的被累及,肠,肾和性腺与骨代谢密切相关,因此腹部照射模型也不能很好的反应临床放疗病人全身骨量下降的发病机制,尤其是那些放疗后5-10年在非放疗区域出现的放射性骨折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局部照射的全身性骨损伤模型方法及病理机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局部照射的全身性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病理机制分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动物模型:取4月龄SD大鼠多只,分为照射组和未照射组,照射前12h禁食,自由进水;然后氯胺酮麻醉,将照射组大鼠取仰卧位,四肢及头部固定,右后肢膝关节部位体外标记定位范围,使用137Cs-γ辐射装置一次完成10-50Gy的剂量照射;其余部位用铅板屏蔽;未照射组大鼠氯安酮麻醉,但不照射;照射后,两组大鼠常规饲养,分别于2、12周处死大鼠取材,其中照射组大鼠取照射侧股骨和胫骨,非照射区股骨,胫骨和腰椎;未照射组取股骨,胫骨和腰椎;
2)模型骨损伤表型分析:取12周股骨,胫骨和腰椎进行Micro CT三维重建骨结构分析;
3)模型病理机制应用:分别取照射组和未照射组大鼠,并进行2周和12周血清炎症因子分析;2周和12周血清氧化和抗氧化因子分析;2周和12周血液,骨髓,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功能分析;骨髓淋巴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其分化能力分析。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1)中,氯胺酮浓度为0.2ml/100g;辐射装置为Gamma cell 40,辐射剂量为剂量率0.83Gy/min,;照射范围为1cm×1cm,铅板厚度为4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采用局部膝关节部位照射,避免了全身照射后动物的高死亡率和复杂病理机制;也避免了腹部照射伤及肠道,肾脏以及性腺等骨代谢密切相关器官。
2.本方案通过射线单一损伤骨组织器官,有效的阐明了局部辐照致全身放射性骨损伤的病理机制。
3.本方案对放射性骨损伤病理机制的发现有助临床放疗病人的早期预防性干预以及作为新药开发和药效测试的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79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