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谷子联合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8009.1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1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钱菊平;朱云飞;张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A01D41/06;A01D41/12;A01D41/14;A01F12/4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子 联合 收获 | ||
一种谷子联合收获机,属于农作物收获领域。本发明包括收割台、脱粒分离部、谷物清选部。脱粒分离部包括以纵轴流脱粒方式排布的脱粒滚筒。脱粒滚筒的开式后筒包括与封闭式锥形前筒同轴连接的滚筒轴、连接于滚筒轴两端的幅盘、周向均布于滚筒轴且连接于幅盘上的多个脱粒齿杆;多个脱粒齿杆中的部分脱粒齿杆且每根设有一个纹杆齿杆和多个排草齿,以及部分脱粒齿杆且每根设有一个组合齿杆和多个排草齿;组合齿杆由多个脱粒齿和多个弧形弹齿相互交替间隔排列构成;谷物清选部包括采用弧板叶片的涡壳离心风机、具有双层编织网和逐稿器的往复振动筛。本发明有效控制割台掉穗,脱粒时间长、分离面积大、减少带绿茎秆及叶片的糊筛、拆装便捷、清选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收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谷子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产优质杂交谷子的推广和市场对杂粮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谷子生产开始得以重视和扩大,农民的生产收益和种植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然而,目前影响谷子生产最大的“瓶颈”当属收获。
谷子属于小作物,秸秆带绿成熟,成熟谷穗低垂相互交缠性大,割台两侧绞穗严重;谷穗籽粒小、粒轻,收获时谷码和茎秆分离困难,籽粒不易脱净,夹带与清选损失率高,损伤严重等问题突出。
目前,已见用于谷子收获的机型有三种,一种是采用单纵轴流齿杆滚筒落粒的履带机,一种是采用双横轴流纹杆滚筒落粒的履带机,另一种是采用单横切流纹杆滚筒脱粒的轮式机。前者,采用单纵轴流齿杆滚筒,脱粒能力强,脱粒时间长,即可以收获水稻、小麦、油菜,也可以根据所收作物类型适当改变滚筒或凹板参数等手段来收获大豆、薏米、谷子等籽粒类作物,适应性非常强,属“万能”脱粒系统。但不足的是脱粒过程中打击力大而揉搓力小,其强大的击打力不仅使破碎率难以控制,也易产生大量碎秸秆而给下一道清选带来的负荷增大。其次,采用双横轴流纹杆滚筒,由于采用了两个全长纹杆滚筒,其强大的揉搓率和长时间螺旋运动式脱粒会破坏谷子的外壳而易使破碎率指标超标,该结构同样也不适应收获水稻。后者,虽也采用揉搓力很强的全纹杆脱粒,但单横切流方式对作物脱粒时间很短,脱后茎秆较完整,断穗率低,有利于后续处理。但不足的是,由于其冲击能力相对较弱,脱粒时间又短,脱净率一般,不适合收获水稻等难脱作物,当喂入不均匀、谷物湿度较大时,脱粒质量明显下降,适应性低,不利于一机多用。故目前只在工作幅宽小于4米的以收获小麦、大豆为主的轮式机型中尚有运用,而对损失率要求较高或收获难脱作物的机型已逐渐被双或三横切流滚筒、单纵轴流纹杆滚筒所替代。在欧美6米及以上工作幅宽的大型机已普遍采用双纵轴流纹杆滚筒。
目前已用于谷子清选的振动筛也有三种。一种是双层鱼鳞筛片加四键式逐稿器振动筛,该振动筛用于各类轮式机型中,由于双层鱼鳞筛片角度调平后能有效阻止短茎秆、碎谷码、叶片等杂余进入集粮绞龙,而四键式逐稿器对短茎秆、空谷码、叶片等杂余的处理能力又很强,能轻松适应对谷子脱出物的清选。但该结构复杂,所占空间大,履带自走式机型因受空间限制而无法全盘采用。第二种是上层角度可调筛片,下层编织筛片振动筛。相对于前者,该振动筛多用于履带自走式机型上,其上层为角度可调的板式筛片,下层为冲孔钢板或钢丝编织网结构,以收获稻麦及较大籽粒作物为主,对于小籽粒作物,需要将上层板式筛片开口调小,下层更换更小网孔钢丝编织网予以应对,相对于双层鱼鳞筛片加四键式逐稿器振动筛而言,处理能力与适应性稍弱。第三种是常见用于油菜收获机上的无安装尾部逐稿器的双层网片式振动筛,该振动筛由于取消了尾部逐稿器,虽向后抛送长秆杂余的能力有所减弱,但同时也因大大减少了二次复脱回馈的处理量而降低了含杂率,故常用于收获对复脱要求不高的作物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8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