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8215.2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5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秦志鸿;赵凡宇;周旭峰;刘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2/19 | 分类号: | C01B32/19;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石墨进行预氧化处理,得到预氧化的石墨;B)将预氧化的石墨与质子酸混合后进行加热,得到质子酸插层石墨;C)将所述质子酸插层石墨、有机胺和醇混合,进行液氮冷却,得到二次插层的石墨;D)将所述二次插层的石墨进行剥离,得到石墨烯。本发明采用质子酸对石墨进行插层处理,通过后续加热步骤将残留的质子酸去除,从而省去了最终对石墨烯的清洗步骤,避免了大量溶剂的使用。并且使用的设备较为简单,资源消耗少。并且,本发明中的方法制得的石墨烯层数分布均匀,具有较高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在2004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发现的一种二维碳原子晶体。石墨烯由碳原子按照sp2杂化成键构成蜂窝状平面结构,其特殊的晶体结构赋予了石墨烯许多优异的物理特性,如高强度与柔性、高载流子迁移率、高热导率等等,这些独特性质也使得石墨烯成为21世纪最具应用前景的材料之一。
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剥离、氧化还原、液相剥离、插层剥离、化学气相沉积(CVD)、外延生长等。其中,机械剥离主要用于获得实验中所需的高质量单层石墨烯,产量极低,尺寸较小;而CVD与外延生长法则主要用于生产单层或双层的大尺寸石墨烯薄膜,但无法制备石墨烯粉体。在常见的石墨烯粉体制备方法中,液相剥离产率极低;氧化还原法生产的石墨烯则会产生不可逆的结构缺陷,严重影响石墨烯的性能,限制其应用范围;插层剥离法可以在石墨烯的产率与质量上达到平衡,被认为是最适合实现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的方法之一。但是,传统的插层剥离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溶剂,高温真空等条件,以及超声、球磨等过程,所需设备繁多,操作复杂,资源消耗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资源消耗少、成本低廉、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石墨进行预氧化处理,得到预氧化的石墨;
B)将预氧化的石墨与质子酸混合后进行加热,得到质子酸插层石墨;
C)将所述质子酸插层石墨、有机胺和醇混合,进行液氮冷却,得到二次插层的石墨;
D)将所述二次插层的石墨进行剥离,得到石墨烯。
优选的,所述质子酸包括硝酸、硫酸、磷酸、亚硫酸、亚磷酸、发烟硫酸、发烟硝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预氧化的石墨与质子酸的质量比为1:(0.1~10)。
优选的,所述步骤B)加热的温度为180~350℃;加热时间为12~48小时。
优选的,所述有机胺为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或四丁基氢氧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醇为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质子酸插层石墨、有机胺和醇的质量比为1:(0.1~1):(10~100)。
优选的,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将石墨、酸介质和固体氧化剂混合,室温搅拌反应2~24小时,再经洗涤、干燥得到预氧化的石墨。
优选的,所述石墨、酸介质和固体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10~100):(0.1~1)。
优选的,所述剥离的方法为乳化剥离、研磨剥离或超声剥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82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