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灼热丝、耐水煮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9168.3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4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勇;邢纪普;任东方;李荣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L27/18;C08L83/04;C08K13/02;C08K3/32;C08K5/349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赵瑜;金凯 |
地址: | 23008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灼热 耐水 阻燃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灼热丝、耐水煮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高灼热丝、耐水煮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由PP树脂72‑76份、氮磷系膨胀型阻燃剂24‑28份、抗滴落剂0.1‑0.2份、抗氧剂0.2‑0.3份、润滑剂0.4‑0.6份、高效协效剂0.1‑0.2份组成。本发明方法制得的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在保证材料能够通过UL94 1.6mm‑V0测试达到高效阻燃的同时,具备有高灼热丝(875℃,GWIT)、耐水煮(100℃)、耐析出、低烟以及抗热氧老化变色(150℃)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灼热丝、耐水煮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易于加工成型、产品综合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器等行业,已成为通用树脂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但聚丙烯本身属于易燃材料,其氧指数仅17.4~18.5%,并且成炭率低,燃烧时产生熔滴,容易传播火焰引起火灾。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聚丙烯的应用愈发深入,阻燃聚丙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电工电子、低压电器等领域,阻燃聚丙烯不再仅限于阻燃等级本身,而是有了更为严格苛刻的要求,为防止电气部件、零件在故障或过载条件下引燃周围部件,特别是大功率电器如:排插、暖风机等,使用安全性能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因此高灼热丝材料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21世纪的新型阻燃剂必将会是无卤、高效、低烟、低毒、多功能的复合型阻燃剂。
而在材料长期使用过程中,常用的阻燃剂在高温、高湿等严格环境下均容易出现析出现象,阻燃剂析出不仅影响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材料本身的阻燃性能、灼热丝起燃温度都会大打折扣乃至丧失。因此,针对应用于特殊高端环境下的阻燃聚丙烯电器元件,环境越特殊,要求也越严格,对阻燃聚丙烯的高灼热丝、耐析出等性能要求也越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普通阻燃聚丙烯灼热丝起燃温度低,在特定环境下容易出现析出等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灼热丝、耐水煮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方法制得的高灼热丝、耐水煮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使用自配的膨胀型阻燃剂,在提高阻燃成炭效率的同时,一方面能够获得高灼热丝等级(875℃,GWIT),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阻燃剂使用过程中的析出严重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灼热丝、耐水煮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聚丙烯为等规聚丙烯、间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的阻燃剂为氮磷系膨胀型阻燃剂,按照聚磷酸铵(APP):三嗪类成炭剂以质量比5:1复配。
进一步,所述的抗氧剂为受阻酚类、硫代酯类、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的受阻酚类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硫代酯类为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醇酯,亚磷酸酯类为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
进一步,所述润滑剂选自聚乙烯蜡、硬脂酸盐、乙撑双硬脂酰胺、接枝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抗滴落剂为纯粉型100%PTFE。
进一步,所述高效协效剂为八苯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
本发明中阻燃剂为自行复配,按照聚磷酸铵(APP):三嗪类成炭剂以5:1复配而成,目前市场上未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的高灼热丝、耐水煮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称取聚丙烯、阻燃剂、抗滴落剂、抗氧剂、润滑剂、高效协效剂,一起加入通有惰性气体保护的混合机中高速混合2-1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91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直流电机绕线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