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10037.7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9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晟硕(福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鳌峰街道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修复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给人们极大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问题,特别是对于土壤的污染问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地球上最主要的一种物质,更是人类基本生活的来源和保障。“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道出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不可或缺性,也道出了人类生存对土壤的依赖性。然而,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问题的最大危害之一,并且可能通过农作物进入人类食物链。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由于其无法自行代谢或分解,将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如重金属致胎儿畸形、儿童铅中毒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砷中毒、“痛痛病”等。
目前,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换土法、原位或异位化学淋洗、热解吸法、玻璃化修复等等,其中,换土法,实施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破坏土体结构,并且对换出的污土再进行妥善处理才能防止二次污染,因此,不适宜大面积污染土壤的治理;原位或异位化学淋洗,该方法具有成本高昂,且用于淋洗土壤的试剂进入土壤后将造成二次污染;热解吸法,只能用于处理具有挥发性的重金属,如汞等,且处理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经济成本较高;玻璃化修复,该方法修复效率高,但修复后的土壤需要填埋处理,修复成本高且修复后的土壤不可再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济实用且节能环保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包括15~40重量份牡蛎壳粉、5~15重量份荷叶粉、5~15重量份吊兰粉、10~30重量份茶籽壳粉、5~10重量份农作物秸秆粉末、5~10重量份杏核粉、5~10 重量份李核粉、0.01~0.05重量份聚天冬氨酸、2~5重量份山梨醇、2~5重量份羟基磷灰石粉和5~10重量份粉煤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以多种废弃物为原料,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成本,同时“变废为宝、以废治污”,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微孔含量高,适用于对多种重金属的吸附,吸附性能强。本发明方案通过带微孔结构的贝类材料对重金属离子进行物理富集吸附作用、山梨醇等对重金属离子进行螯合及羟基磷灰石粉等对重金属离子进行交换等多种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的协同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并与此同时,为土壤提供了钙等多种养分,提升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和修复效果;添加了微量聚天冬氨酸分散剂,避免修复后的土壤板结进而提升修复效果。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上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的应用,所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应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方案可适用于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所有组分均为安全环保的种类,修复过程无需加热等能耗步骤,节能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以牡蛎壳粉、茶籽壳粉、农作物秸秆粉末、杏核粉、李核粉等多种生物废弃物为原料制备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经济环保;带微孔结构的贝类材料对重金属离子进行物理富集吸附作用、山梨醇等对重金属离子进行螯合及羟基磷灰石粉等对重金属离子进行交换等多种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的协同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修复效果好且修复效率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包括15~40重量份牡蛎壳粉、5~15 重量份荷叶粉、5~15重量份吊兰粉、10~30重量份茶籽壳粉、5~10重量份农作物秸秆粉末、5~10重量份杏核粉、5~10重量份李核粉、0.01~0.05重量份聚天冬氨酸、2~5重量份山梨醇、2~5重量份羟基磷灰石粉和5~10重量份粉煤灰。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以多种废弃物为原料,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成本,同时“变废为宝、以废治污”,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微孔含量高,适用于对多种重金属的吸附,吸附性能强。本发明方案通过带微孔结构的贝类材料对重金属离子进行物理富集吸附作用、山梨醇等对重金属离子进行螯合及羟基磷灰石粉等对重金属离子进行交换等多种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的协同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并与此同时,为土壤提供了钙等多种养分,提升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和修复效果;添加了微量聚天冬氨酸分散剂,避免修复后的土壤板结进而提升修复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晟硕(福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航晟硕(福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0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