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小型预应力钢索张拉技术实现浮体模块之间快速连接的办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10043.2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任晋原;魏照;高佩瑶;李发强;汤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蓝海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台区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钢索 技术实现 快速连接 浮体 张拉 混凝土结构 海平面 混凝土模块 桁架式钢梁 快速稳定 螺栓连接 平稳性 堵缝 填实 海上 基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小型预应力钢索张拉技术实现浮体模块之间快速连接的办法。针对海平面基层起伏大,波动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采用预应力钢索张拉技术实现海上混凝土结构模块快速连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在辅助采用混凝土模块间的填实堵缝和两个浮体上方用桁架式钢梁进行螺栓连接固定,从而在复杂、平稳性低的海平面实现混凝土结构模块的快速稳定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安装领域,特别是涉及利用预应力钢索张拉技术实现浮体小型模块之间快速连接的办法。
背景技术
海上采用预应力钢索张拉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工艺,可以实现对混凝土浮体模块快速连接固定。具有快速高效,稳定牢固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海上等底面扰动大的场合。但只用预应力钢索张拉技术对模块接触面会的裂缝不能有效的控制,故增加采用接触面的混凝土填充压实和上部桁架式钢梁螺栓连接固定的方法来控制。
目前混凝土浮体连接的处理设计思路主要是通过混凝体浮体本身的摩擦力,特殊海洋工程砼的粘结和钢索张拉固定的方法,将一块块小型混凝土浮体个体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最后在通过接触面的混凝体填实,上部的桁架式钢梁螺栓连接固定来增加个体间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混凝土浮体快速稳定的连接。因此研究利用预应力钢索张拉技术实现浮体模块之间快速连接的办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预应力钢索张拉技术实现浮体小型模块之间快速连接的办法。由于在海面上进行混凝土浮体的连接比较困难,海平面的扰动很大。在海面上对浮体进行连接,还要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安全性,所以对此的施工方法的要求很高。在海上进行浮体连接时,海浪的冲击,浮体间的连接的牢固性,浮体间的缝隙处理,整个浮体连接后的稳定性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更好的对目标进行实现,实现海上浮体间的快速有效的连接,针对该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能快速,稳定的完成目标值的实现。
首先针对海平面的扰动大,在每两个模块进行连接施工都增加一个便携式的螺旋桨发动机,确保两个模块都处在有效的施工范围内。同时在浮体模块成型时,相交接面进行打毛处理,增加两两模块间的填充的海洋专业砼的粘结力,从而增加模块间的连接度。
其次针对模块的快速连接,在模块成型时就在模块内预埋钢索穿插管道,减少了钢索张拉是打孔的步骤,大大的节约了施工时间,达到快速连接的效果。
再针对模块间连接的加固处理,在模块连接时采用钢索张拉施工法连接,每三米留有钢索加固点,每两块模块的加固点不小于9个。在最终完成浮体模块连接后再在上面加设桁架式钢梁螺栓连接固定,从而增加模块连接的稳定性。
最后针对模块间的缝隙处理,在模块连接成功够立刻对缝隙进行浇筑海洋工程专业胶凝混凝土,它是硅酸盐水泥加65%的活性矿物掺合料,形成42.5标号的胶凝混凝土,具有抗腐蚀、抗破坏、抗冲刷、防渗透的优点。同时由于在浮体模块制作时就将接触面进行了打毛处理,这样可以让后浇筑的混凝土和模快充分的连接,减少了裂缝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的利用预应力钢索张拉技术实现小型浮体模块之间快速连接的办法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的小型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采用的小型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采用的小型模块连接后加固填充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最终成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蓝海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蓝海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0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