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特征的防欺诈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12445.6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8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戴黎旻;王军伟;王雪姣;朱其龙;王钰刚;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二三四五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终端 特征 欺诈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安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特征的防欺诈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从线下购物发展到线上购物,从到银行存取现金到手机银行,互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并带领我们走向更快捷、更简单的生活模式。
然而,互联网在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诈骗等方式谋取利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担忧。这主要表现在,在线下支付过程中,不法分子或通过克隆磁条卡的方式获取磁条卡的信息、并且通过盗取密码的方式从而形成对磁条卡的盗刷;在线上支付过程中,不法分子通过安装木马等方式获取用户银行卡的信息、密码等,从而形成对互联网支付的一种安全隐患。
如何建立一个安全、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克服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不同的技术不断地被应用。比如,通过安全密钥进行支付的方法,通过短消息进行验证的方法等等。这都是在支付领域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手段。
在防欺诈领域,人们还常常通过对人脸进行识别等方式实现对于用户的风险监控以及存在欺诈风险的分析,例如对人脸的多个点进行扫描,并且根据支付时拍摄到的人脸进行比对,从而判断这是否是本人在进行支付等。这样的技术方案只能解决那些已经将人脸数据存储在支付系统的数据库中的方案,而不能解决人脸数据尚未被归并到大数据库中的情况。
同时,在现实应用中,还经常会出现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对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进行防欺诈校验的过程,但由于目前欺诈行为频繁,现阶段的防欺诈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具体地,目前缺少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特征的防欺诈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特征的防欺诈控制方法,用于在防欺诈系统中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信息对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进行防欺诈校验,包括如下步骤:
a.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第一阈值时间内的移动特征信息;
b.基于所述移动特征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指数;
c.至少基于所述移动指数,判断所述身份信息是否存在欺诈风险。
优选地,所述移动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偏移角度信息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移信息。
优选地,所述偏移角度信息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内置的陀螺仪装置获取。
优选地,所述位移信息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内置的GPS装置获取。
优选地,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基于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移动指数M:
其中,所述tn表示具体的时刻,C表示移动特征信息,S表示系统规定的移动特征信息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c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阈值时间内获取摄像信息;
-基于所述摄像信息确定人脸指数;
相应地,所述步骤c包括如下步骤:至少基于所述移动指数、人脸指数,判断所述身份信息是否存在欺诈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特征的防欺诈控制装置,用于获取申请人的身份信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其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第一阈值时间内的移动特征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12,其用于获取摄像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特征的防欺诈系统,用于对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进行防欺诈校验,还包括:
计算模块21:基于所述移动特征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指数;
判断模块22:用于判断所述身份信息是否存在欺诈风险;
其中,所述计算模块21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获取模块11以及所述判断模块22。
优选地,还包括确定模块23,所述确定模块23用于基于所述摄像信息确定人脸指数,所述确定模块23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2以及所述判断模块22。
本发明通过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第一阈值时间内的移动特征信息,并基于所述移动特征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指数,从而判断所述身份信息是否存在欺诈风险。本发明功能强大,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在判断是否存在欺诈风险时稳定方便,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特征的防欺诈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二三四五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二三四五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24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