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菲涅尔透镜的制造方法、所用射出成型模具装置及制得的菲涅尔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12528.5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7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游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5/32;B29C45/73;G02B3/08;B29L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菲涅尔 透镜 制造 方法 所用 射出 成型 模具 装置 | ||
1.一种菲涅尔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快速加热步骤,对菲涅尔透镜射出成型模具装置内的至少一模具水路注入高热流体以进行快速加热到热塑性塑料材料可流动的温度;
一射出步骤,向该菲涅尔透镜射出成型模具装置内一模腔中注入液态热塑性塑料材料;
一转印步骤,用至少一对模仁向该模腔内的液态热塑性塑料材料加压,以使该热塑性塑料材料产生菲涅尔透镜结构;以及
一快速降温成型步骤,改以对该菲涅尔透镜射出成型模具装置内的模仁水路注入低温流体以快速冷却该模腔内的液态热塑性材料并使其冷却凝固,形成菲涅尔透镜;其中该菲涅尔透镜射出成型模具装置包括:
一母模具,其具有贯穿自身的至少一第一组装槽,且在该母模具中形成有一第一模具水路,在该母模具的一面上形成有与该第一组装槽连通的第一模穴;
一公模具,与该母模具相互连接,可相对该母模具移动以紧靠或远离该母模具,在该公模具具有贯穿自身的至少一与对应第一组装槽相对准匹配的第二组装槽,在该公模具的一面上形成有与该第二组装槽连通的第二模穴,该第二模穴与该第一模穴共同组成一模腔;
至少一母模仁,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组装槽中;以及
至少一公模仁,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二组装槽之中,且与该母模仁相匹配,该母模仁内部形成有一第一模仁水路,该公模仁内部形成有一第二模仁水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快速加热步骤中,是通过一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机来对模具水路输入高热水蒸气来进行急热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快速降温成型步骤中,是通过一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机来对模具水路输入低温水来进行急冷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射出步骤中,是通过一塑料注塑机向该菲涅尔透镜射出成型模具装置中注射塑料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公模具中形成有一第二模具水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具水路以及该第二模具水路呈现十字交叉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母模具具有一母模衬块以及一母模外框,至少一该第一组装槽、该第一模具水路以及该第一模穴形成在该母模衬块中,该母模外框为中空状且套设在该母模衬块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公模具具有一公模衬块以及一公模外框,至少一该第二组装槽、该第二模具水路以及该第二模穴形成在该公模衬块中,该公模外框为中空状且套设在该公模衬块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装槽为多个,母模仁为多个;该第一模穴具有一第一主塑料流道以及多个第一分支塑料流道,多个该第一分支塑料流道自该第一主塑料流道向外延伸并且分别与多个该第一组装槽相互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装槽为多个,公模仁为多个;该第二模穴具有一第二主塑料流道以及多个第二分支塑料流道,该第二主塑料流道对应该第一主塑料流道,多个该第二分支塑料流道分别对应多个该第一分支塑料流道,且自该第二主塑料流道向外延伸并且分别与多个该第二组装槽相互连通。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具水路的二相对顶点为二第一汇流点,各第一汇流点上形成一第一主分支通路,该第一主分支通路延伸到该母模衬块之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具水路的各第一汇流点上形成二第一副分支通路,该两第一副分支通路延伸到该母模衬块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25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产品
- 下一篇:汽车装饰件注塑进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