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根据车辆行驶状态检测疲劳驾驶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13665.0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荣;毛佳;吕斌;姚正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斯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驾驶 处理器 车辆行驶状态 驾驶员疲劳 测距仪 信号采集接口电路 加速度传感器 有效防止车辆 处理器连接 加速度信号 行车安全性 驾驶 测量车辆 乘客位置 前车距离 行驶过程 追尾事故 综合判断 蜂鸣器 检测 显示屏 测量 乘客 发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车辆行驶状态检测疲劳驾驶的系统,包括处理器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用于测量前车距离的测距仪、与处理器通过信号采集接口电路连接用于测量车辆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处理器通过加速度信号和测距仪测得的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并控制蜂鸣器进行提醒,可以有效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带来的追尾事故,同时在乘客位置设置的显示屏,可在疲劳驾驶发生时,提醒乘客及时发现驾驶员疲劳驾驶情形,增强行车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安全驾驶领域,具体是一种根据车辆行驶状态检测疲劳驾驶的系统。
背景技术
物流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驾驶员极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疲劳驾驶状态,据统计,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当中,60%以上是由于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持续加速,与前车追尾产生;其主要原因是高速行驶过程中,由于路况较好,驾驶员反而更容易产生松懈情绪,疲劳驾驶时,油门踩下后,一直持续加速,一旦前方出现车辆,如果距离较近,即便驾驶员及时情形,由于速度过快,仍难以避免追尾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车辆行驶状态检测疲劳驾驶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根据车辆行驶状态检测疲劳驾驶的系统,包括处理器(1)及与所述处理器(1)连接的用于测量前车距离的测距仪(2)、与处理器(1)通过信号采集接口电路(7)连接用于测量车辆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3),所述处理器(1)检测到加速度传感器(3)加速信号后,检测所述测距仪(2)传来的数据,数据小于设定值时,处理器(1)则判断疲劳驾驶,处理器(1)控制通过接口电路(6)与之连接的蜂鸣器(5)进行提醒;所述处理器(1)还连接有电源(8)用于为整个系统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1)还通过接口电路(6)连接有显示屏(5),所述显示屏(5)设置于副驾驶位置位置,疲劳驾驶时,处理器(1)显示警示画面,提醒乘客驾驶员疲劳驾驶;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采集接口电路(7)和接口电路(6)均采用串行PIC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处理器通过加速度信号和测距仪测得的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并控制蜂鸣器进行提醒,可以有效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带来的追尾事故,同时在乘客位置设置的显示屏,可在疲劳驾驶发生时,提醒乘客及时发现驾驶员疲劳驾驶情形,增强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处理器;2、测距仪;3、加速度传感器;4、蜂鸣器;5、显示屏;6、接口电路;7、信号采集接口电路;8、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根据车辆行驶状态检测疲劳驾驶的系统,包括处理器(1)及与所述处理器(1)连接的用于测量前车距离的测距仪(2)、与处理器(1)通过信号采集接口电路(7)连接用于测量车辆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3),所述处理器(1)检测到加速度传感器(3)加速信号后,检测所述测距仪(2)传来的数据,数据小于设定值时,处理器(1)则判断疲劳驾驶,处理器(1)控制通过接口电路(6)与之连接的蜂鸣器(4)进行提醒;所述处理器(1)还连接有电源(8)用于为整个系统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1)还通过接口电路(6)连接有显示屏(5),所述显示屏(5)设置于副驾驶位置或后排位置,疲劳驾驶时,处理器(1)显示警示画面,提醒乘客驾驶员疲劳驾驶;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采集接口电路(7)和接口电路(6)均采用串行PIC接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斯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斯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3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