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伊曲康唑原料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17004.5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1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琦;杨军;高志刚;丁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5/14 | 分类号: | C07D405/14 |
代理公司: | 31251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伊曲康唑 原料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伊曲康唑原料药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能耗大、操作时间长、工序繁琐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生产伊曲康唑原料药的方法,采用同种热交换介质的高中低三种阶梯温度来控制各反应器中液体的温度改变,通过反应器内浓度、压力传感器和毒性物料管线流量控制阀的联锁设置控制毒性物料的加入量;通过反反应器内液位传感器与变频电机的联锁设置控制搅拌轴的转速;通过反应器内温度传感器与反应器夹套介质管路开关阀的联锁设置控制介质对反应液的加热、冷却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生产伊曲康唑原料药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伊曲康唑原料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伊曲康唑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包括:硝基物制备、胺基物制备、合环物制备、烷基物制备、羟基物制备、三唑物制备、甲磺酸酯制备等工序。上述工序中很多反应对反应液的温度控制要求很高。通过对反应釜夹套(或盘管)的冷热介质交替作用可以实现反应液的冷却和加热。一般热媒采用饱和蒸汽、冷媒采用冷却水或低温盐水,再单独配以循环水管路用于缓冲降温过程以及冬季特殊环境下的反应液降温,并配以压缩空气管路用于夹套中不同介质切换使用前的吹扫,防止热媒混入冷媒管路中,破坏制冷设备。此法是较常规的做法,目前国内多数制药厂采用上述方法,但此法能耗大,操作时间冗长,工序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能耗大、操作时间长、工序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生产伊曲康唑原料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能耗小、操作时间短、工序简单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产伊曲康唑原料药的方法,伊曲康唑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包括硝基物制备、胺基物制备、合环物制备、烷基物制备、羟基物制备、三唑物制备、甲磺酸酯制备工序,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制备工序中反应器的热交换介质物性满足:
熔点:-130℃~50℃;
0.1MPa下的沸点:50℃~300℃;
25℃时的相对密度:0.5kg/m3~2.0kg/m3;
25℃时的粘度:0.5mPa.s~1200mPa.s;
其中,采用同种热交换介质的高中低三种阶梯温度来控制各反应器中液体的温度改变,通过反应器内浓度、压力传感器和毒性物料管线流量控制阀的联锁设置控制毒性物料的加入量;通过反反应器内液位传感器与变频电机的联锁设置控制搅拌轴的转速;通过反应器内温度传感器与反应器夹套介质管路开关阀的联锁设置控制介质对反应液的加热、冷却。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交换介质为正丁醇、异丁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正丙醇、异丙醇、丙三醇、乙二醇、水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高中低三种阶梯温度为130~160℃、10~30℃、-4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反应器物料切换过程中对温差梯度变化较大的工况时,采用缓冲过渡温和变温的方式,避免反应液受温差骤变和传热不均的影响以及设备受夹套中热交换介质的相变或骤冷骤热刺激而产生的刚性裂变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反应器为反应釜,内设搅拌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联锁控制在判断事故状态下,紧急自动切断进料阀门和进热媒介质阀门,停止或维持反应搅拌,打开进冷媒介质阀门、工艺排气泄压阀门和进惰性保护气体阀门,第一时间使反应液强制性降温、泄压,进入惰性气体气封保护状态,终止反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热媒介质的气动阀门出现气路事故时,开关阀自动关闭,备用手动阀与之串联,避免操作人员的误操作,使手动阀呈开启状态而与逻辑指令相违背;当冷媒介质的气动阀门出现气路事故时,开关阀自动开启,备用手动阀与之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70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