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双靶向多肽、纳米颗粒、制备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19644.X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3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骆清铭;张智红;钱源;乔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A61K9/51;A61K47/42;A61K47/24;A61K47/2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肿瘤 相关 巨噬细胞 靶向 多肽 纳米 颗粒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双靶向多肽、纳米颗粒、制备及应用,涉及生物科学和药物载体技术领域,双靶向多肽由α螺旋多肽、连接序列和M2型巨噬细胞靶向肽以共价键的形式串连而成。利用双靶向多肽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能够高效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运输药物,从而特异性地剔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进而抑制肿瘤生长;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纳米颗粒制备工艺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制备该纳米颗粒的原材料大多数都已用于临床或临床实验,且对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无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科学和药物载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提供一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双靶向多肽、纳米颗粒、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白细胞之一,但是由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不能通过正常的吞噬作用和抗原提呈反应阻止肿瘤的发展。相反地,TAM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恶化。如,通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影子(VEGF)促进肿瘤血管的新生,从而为肿瘤细胞提供充足的养分;通过表达PD-L1等抑制性配体,抑制具有肿瘤细胞杀伤能力的T细胞的活性;通过分泌IL-10等异质性细胞因子,抑制抗肿瘤的免疫反应等等。由于TAM的这些特性,导致其在肿瘤组织的大量募集往往与较差的预后直接相关。因此,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将TAM作为免疫治疗靶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前,针对TAM最广泛使用的治疗策略是使用非靶向药物,如曲妥单抗(trabectedin)和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来剔除TAM或扭转它们的分化状态。然而,由于巨噬细胞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全身分布特性,这些非靶向治疗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具有TAM靶向能力的运输载体。以前报道的纳米运输平台通过配体结合(如甘露糖和叶酸)或TAM的吞噬能力显示出TAM亲和力并获得了不错的治疗结果。然而,当靶向TAM时,甘露糖和叶酸也会与其他细胞相结合。
因此,急需开发更具特异性的靶向TAM的纳米载体,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新的针对TAM的肿瘤免疫疗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双靶向多肽、纳米颗粒、制备及应用,实现高效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双靶向多肽,所述双靶向多肽由α螺旋多肽、连接序列和M2型巨噬细胞靶向肽以共价键的形式串连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α螺旋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序列的氨基酸序列为GSG。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M2型巨噬细胞靶向肽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由双靶向多肽和磷脂、胆固醇脂和脂溶性光学探针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磷脂为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和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2000)中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脂溶性光学探针为DiR-BOA。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磷脂、胆固醇脂和脂溶性光学探针混合物溶解于氯仿中;将混合物溶液置于氮吹仪中吹干;将吹干后的混合物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干燥;将干燥后的混合物溶解于磷酸缓冲液中;
S2,将所述双靶向多肽溶解于磷酸缓冲液中制得双靶向多肽溶液,向步骤S1制得的混合物溶液中逐滴加入双靶向多肽溶液并混匀制得纳米颗粒溶液并孵育过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96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