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力变矩器动力冲击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0845.1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9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刚;郑剑云;毛雄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1/22 | 分类号: | F16H41/22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2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位四通换向阀 液力变矩器 电子控制单元 油泵 转矩传感器 转速传感器 闭锁压力 动力冲击 回油管道 进油管道 控制装置 液压装置 变矩器 单向阀 平衡阀 顺序阀 油路 种液 油箱 连通 控制方便 使用寿命 进油口 输出轴 输入轴 油出口 油进口 并联 溢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力变矩器动力冲击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液力变矩器、液压装置及电子控制单元;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上均设有转矩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液压装置包括油箱、油泵和三位四通换向阀;油箱通过油泵与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三位四通换向阀的A油路和B油路分别连接一平衡阀,两平衡阀分别通过进油管道和回油管道与液力变矩器的闭锁压力油进口和闭锁压力油出口连通,进油管道和回油管道之间并联有两管道,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顺序阀、第一单向阀,另一管道上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二顺序阀;转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三位四通换向阀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本发明控制方便、精确,减少了溢流损失,延长了液力变矩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力变矩器动力冲击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液力变矩器在汽车自动变速器中的应用,是汽车传动的一次重要革新。液力变矩器利用液体进行能量转换,是汽车自动变速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装备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具有自适应性好,低速行驶稳定性高等优势。然而,传统液力变矩器只能通过液力传动,在高转速的工况下无法将液力传动转变为机械转动,这样虽然满足了乘客的舒适度,却存在着传动效率低的缺陷。闭锁滑差控制技术可以同时提高传动效率和减少液力变矩器的尺寸,因此,大力发展闭锁滑差控制技术是提升效率与经济性的关键因素。
液力变矩器的闭锁滑差控制技术,是指安装在液力变矩器的涡轮和泵轮之间的安装可控离合器,可以使汽车行驶到设定工况时,控制离合器将涡轮与泵轮锁为一体,使得液力变矩器由液力传动变为刚体传动,闭锁控制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汽车的传动效率。然而,液力变矩器闭锁离合器滑差介入、终止时的动力冲击不仅影响控制效果,且会加大闭锁离合器摩擦元件的磨损,降低液力变矩器闭锁解锁性能,更会减少闭锁离合器及液力变矩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影响驾驶体验与乘坐舒适度。而现有液力变矩器装置不能很好地解决闭锁离合器滑差介入和终止时的动力冲击问题,致使液力变矩器闭锁离合器的工作性能较差,且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的液力变矩器动力冲击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液力变矩器动力冲击控制装置能使液力闭锁器迅速进入闭锁解锁工况,缩短进入闭锁解锁工况的时间,减少滑差介入、终止时的冲击力,同时还可以实现压力油循环利用,减少溢流损失,使得背压稳定。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力变矩器动力冲击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液力变矩器、液压装置及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的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上均设有转矩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闭锁离合器和液力变矩器壳体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液压装置包括油箱、油泵和三位四通换向阀;所述的油泵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油泵出油口与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回油口连回油箱,三位四通换向阀的A油路和B油路分别连接第一平衡阀和第二平衡阀,第一平衡阀和第二平衡阀通过进油管道和回油管道分别与液力变矩器的闭锁压力油进口和闭锁压力油出口连通,进油管道和回油管道之间并联有两管道,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顺序阀、第一单向阀,另一管道上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二顺序阀;转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三位四通换向阀分别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上述的液力变矩器动力冲击控制装置中,还包括溢流阀,所述的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油泵的出油口连接,溢流阀出油口通过管道连通至油箱。
上述的液力变矩器动力冲击控制装置中,所述的油泵进油口与油箱连通的管道上设有过滤器。
一种利用上述的液力变矩器动力冲击控制装置的液力变矩器动力冲击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液力变矩器由纯液力传动工况闭锁进入刚性机械传动工况时:
(1)设定液力变矩器的闭锁目标速比i0和解锁目标速比i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0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供电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用于掩膜板的对位装置、蒸镀设备及对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