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尾矿物料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22917.6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6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华;黄佳强;张成龙;傅志峰;张韶敏;李刚;邵志君;李贵斗;王蕾;王玉鹏;范鲁丰;佟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9/06 | 分类号: | B03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物料 进行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石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尾矿物料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尾矿,是指在选矿中分选作业的产物中,有用目标组分含量较低而难以用于生产的部分。尾矿是有待挖潜的宝藏,我国矿业循环经济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开发利用长期搁置的大量尾矿。
目前,在对尾矿进行处理时,大多采用长距离离管道输送技术(例如:多级泵串联输技术、或隔膜泵技术),将尾矿矿浆输送至尾矿库进行存储和备用。
随着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装备的发展进步,应用隔膜泵进行尾矿矿浆输送已成为主流选择。隔膜泵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解决了尾矿矿浆多级泵串联输送能耗高的问题,为提高尾矿输送浓度低输送能耗创造了条件。
隔膜泵主要是依靠活塞的往返运动,推动橡胶隔膜往返运动,使隔膜室体积发生变化,实现矿浆的高浓度远距离输送。橡胶隔膜作为隔膜泵的重要部件,将推进液油与料浆分隔开,避免了推进液油与料浆的混合,以保证油缸中运动部件在清洁的油液中工作,从而延长了活塞使用寿命和易损件的更换时间。
水厂铁矿隔膜泵的结构特点和相关参数,决定隔膜泵对输送物料颗粒的粒度,要求物料的颗粒度大小不大于3mm,且1mm以内的占90%以上。
隔膜泵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决定了其对输送尾矿矿浆粒度的严格要求,因此,需要在隔膜泵前对物料进行除渣。在现有技术中,是在隔膜泵矿浆池前建设一道隔栅工序,具体地,是在尾矿输送管道出口处加装一道隔栅篦子,篦子筛孔尺寸根据粒度控制要求确定。尾矿矿浆经管道输送至隔栅篦子后,合格粒级的物料通过隔栅篦子进入矿浆池内,再经隔膜泵站输送至尾矿库;不合格的大颗粒的物料渣子进入隔栅篦子筛上方箱,直接作为企业废料丢弃或堆存。但是,这会导致大量的尾矿物料浪费掉,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
综上,目前亟待一种对尾矿物料进行处理的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尾矿物料进行处理时,存在物料浪费和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对尾矿物料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尾矿物料进行处理时,存在物料浪费和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降低物料浪费,且绿色环保的技术效果。
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尾矿物料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
将尾矿物料输送至建筑砂生产线;
通过所述建筑砂生产线对所述尾矿物料进行除渣,获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其中,所述第一物料的粒度大于所述第二物料的粒度;
收集所述第一物料,并将所述第一物料作为建筑砂;
将所述第二物料输送至矿浆池中,获得尾矿矿浆;
通过隔膜泵将所述尾矿矿浆输送至尾矿库。
优选地,所述将尾矿物料输送至建筑砂生产线,包括:
通过泵站将所述尾矿物料输送至所述建筑砂生产线。
优选地,所述通过所述建筑砂生产线对所述尾矿物料进行除渣,获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包括:
通过所述建筑砂生产线中的圆筒筛对所述尾矿物料进行除渣;
将所述圆筒筛的筛上物料作为所述第一物料;
将所述圆筒筛的筛下物料作为所述第二物料。
优选地,所述圆筒筛的数量为10~14个。
优选地,所述圆筒筛的筛孔尺寸为0.3mm和/或0.5mm。
优选地,在所述收集所述第一物料,并将所述第一物料作为建筑砂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建筑砂输送至建筑砂运料场。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尾矿物料进行处理的系统,包括:
泵站、建筑砂生产线、矿浆池、隔膜泵站;
其中,所述泵站用于将山尾矿输送至所述建筑砂生产线;所述建筑砂生产线用于对所述尾矿物料进行除渣,获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其中,所述第一物料的粒度大于所述第二物料的粒度;所述矿浆池用于混合所述第二物料,获得尾矿矿浆;所述隔膜泵站用于将所述尾矿矿浆输送至尾矿库。
优选地,所述建筑砂生产线,包括:
多个圆筒筛。
优选地,所述圆筒筛的数量为10~14个。
优选地,所述圆筒筛的筛孔尺寸为0.3mm和/或0.5mm。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2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