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机动车全自动破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24086.6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1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A62B3/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3211 | 代理人: | 王庭辉 |
地址: | 325800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机动车 全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大型车辆,如大客车、列车、动车、地铁等车辆上使用的智能机动车全自动破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越来越普及,近年来涉及公交车纵火犯罪案件日益增加,造成人员伤亡。同时车祸导致事故也有所上升,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车辆着火、或连人带车坠入水中,由于水的压力、漏电缘故,或者由于着火失电,导致车门无法打开,而车窗玻璃又非常牢固,特别是在贴有车膜的情况下,车窗玻璃难以击碎,最终导致车上人员溺水或烧伤身亡。《气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现行版本为GB7258-2012,对公交车防火安全性和客车因事故燃烧、落水成员逃生便捷性的要求已经与当前社会形势及社会各界、各级领导提高公交车、长途客车本质安全水平期待也不相适应,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6年3月18日修订内容GB7258意见稿,现已定稿,不久即将公布实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修改GB7258标准内容——增加了车长大于9m的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客车,车身左右两侧至少各有2个击碎玻璃式的应急窗口同时具有自动破窗功能的要求。现有市场上所谓的自动破窗器包括气动、电动破窗器都是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打开总开关才能做到同时破多个车窗,还是属于手动破窗器的范围。如果意外事故发生时因驾驶员伤亡,而不能及时打开破窗器而形同虚设,后果不堪设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当车辆发生着火或者入水等意外事故,而司乘人员出现伤亡时仍能自动控制气动式机动车破窗器进行破窗的智能机动车全自动破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机动车全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式破窗器、控制电路和按压执行机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及烟雾探测单元、温度探测单元、浸水探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所述烟雾探测单元、温度探测单元、浸水探测单元分别与中央处理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还设有按压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检测到烟雾探测单元、温度探测单元、浸水探测单元中任何一个单元所探测到的车内参数超过预设值时,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的按压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按压执行机构对按压式破窗器进行按压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控制装置设置了烟雾探测单元、温度探测单元、浸水探测单元等多种探测单元,并设置了中央处理单元进行程序智能化处理及控制,当车辆出现事故而着火、或连人带车坠入水中时,在司机来不及或无法进行破窗操作的情况下,控制电路在探测到险情时,即会自动第一时间发出破窗信号进行破窗,为援救或乘客自救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证。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控制电路具体实施例电原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电源电路具体实施例电原理图;
附图3为本发明按压式破窗器具体实施例外观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按压式破窗器具体实施例主视图;
附图5为图4 A-A结构剖视图;
附图6为本发明按压式破窗器(可重复按压)具体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附图7为本发明按压式破窗器(可重复按压)具体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电磁式按压执行机构及按压式破窗器组合具体实施例外部结构主视图;
附图9为附图8 B-B内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10为本发明气动式按压执行机构及按压式破窗器组合具体实施例外部结构主视图;
附图11为附图10 C-C内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12为本发明气压式破窗器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发明气压式破窗器具体实施例主视图;
附图14为附图13 D-D结构剖视图;
附图15为本发明破窗电磁阀及启动开关具体实施例主视图;
附图16为附图15 E-E结构剖视图;
附图17为本发明启动开关带防护罩具体实施例外观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18为本发明启动开关带防护罩打开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19为本发明气动式按压执行机构及按压式破窗器组合具体使用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40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家中剪开板栗外壳缺口的剪开器
- 下一篇:一种坚果破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