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控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5195.X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2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B·C·佩恩娜拉;C·C·查普尔;P·A·基里默里;P·J·蒙斯里;E·E·克鲁格;A·J·豪特曼;K·S·肯斯顿;M·C·罗伯茨;S·J·韦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B60T8/1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吴超;邓雪萌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系统 | ||
一种车辆包括多个制动组件和多个电子制动系统(EBS)控制器。制动组件各自包括机电致动器,机电致动器配置成调节施加于车辆的车轮的转矩力。EBS控制器远离彼此定位。每个EBS控制器具有集成在其中的电子致动器驱动器单元,电子致动器驱动器单元包括电子电源电路,电子电源电路配置成驱动机电致动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EBS控制器配置成驱动第一组机电致动器,且第二EBS控制器配置成驱动第二组机电致动器,第二组机电致动器不包括第一组中的机电致动器。
背景技术
本文公开的本发明涉及车辆制动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线控制动(BBW)系统的车辆。
减少车辆的总体机械部件的数量并且减小总体车辆重量的当前工业汽车趋势已有助于线传系统应用、通常称为线传X系统的发展。一旦已受到增大关注的此种线传X系统是线控制动(BBW)系统,有时称为电子制动系统(EBS)。
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制动系统,BBW系统经由通过车载处理器/控制器产生的或者从车辆外部的源接收的电信号致动一个或多个车辆制动部件。在一些系统中,BBW系统通过利用电气基系统代替传统的基于液压流体的行车制动系统来执行基础制动功能来实现。此种系统通常设有可能液压地操作的手动致动后备系统。
由于BBW系统通常去除车辆操作者和制动控制单元之间的任何直接机械联动件和/或液压力传递路径,因而已给出许多关注来设计确保可靠且耐用操作的BBW控制系统和控制体系结构。已实施各种设计技术来促进 BBW系统的可靠性,例如包括冗余性、对于期望事件(例如,影响此种系统的控制信号、数据、硬件、软件或其它元件的事件)的容错性、故障监控和恢复。已用在BBW制动控制系统中提供容错性的一种设计方案已包括机械后背系统,其可用作用于制动车辆的替代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非限制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容错电子线控制动 (BBW)系统。该车辆包括多个制动组件和多个电子制动系统(EBS)控制器。制动组件各自包括机电致动器,其配置成调节施加于车辆的车轮的转矩力。EBS控制器远离彼此定位。EBS控制器在这里集成电子致动器驱动器单元,其包括电子电源电路,该电子电源电路配置成驱动机电致动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EBS控制器配置成驱动第一组机电致动器,且第二 EBS控制器配置成驱动第二组机电致动器,该第二组机电致动器不包括第一组中的机电致动器。
根据另一非限制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容错电子线控制动(BBW)系统。该车辆包括多个制动组件和多个电子制动系统(EBS) 控制器。每个制动组件包括机电致动器,其配置成调节施加于车辆的车轮的转矩力。多个EBS控制器远离彼此定位。每个EBS控制器在这里集成电子致动器驱动器单元,其包括电子电源电路,该电子电源电路配置成驱动机电致动器中的至少一个。多个EBS控制器中的每个EBS控制器与包括在每个制动组件中的机电致动器电气通信。
根据又一非限制实施例,控制容错电子线控制动(BBW)系统的方法包括经由多个EBS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电子制动系统(EBS)控制器来检测制动请求,以制动联接于车辆的制动组件的至少一个车轮。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检测制动请求、启动集成在第一EBS控制器中的第一电子致动器驱动器单元和集成在远离第一EBS控制器定位的第二EBS控制器中的第二电子致动器驱动器单元。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一高功率驱动信号和第二高功率驱动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包括在制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机电致动器,以根据制动请求来制动至少一个车轮。
从在结合附图时对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其它特征、优点以及细节仅仅借助示例出现在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详细描述参照附图,附图中:
图1是根据非限制实施例的具有BBW系统的车辆的示意俯视图;
图2A是根据非限制实施例的基于拆分EBS控制器拓扑的BBW系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51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