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乙烯基双酰氧基酰胺类有机合成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26110.X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1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叶斯培;阳青青;黄年玉;刘明国;李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31/12 | 分类号: | C07C231/12;C07C235/3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蒋悦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基 双酰氧基酰胺类 有机合成 中间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有机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乙烯基双酰氧基酰胺类有机合成中间体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精细化工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热点之一。有机合成中间体是染料、农药、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是有机精细化工品的重要门类。有机精细化工品种有着类多、用途广、附加值高等诸多优点。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对新的有机材料的迫切需求,传统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及合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开发新的有机中间体以及其合成方法,不断研究开发出新的合成技术,显得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乙烯基双酰氧基酰胺类有机合成中间体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乙烯基双酰氧基酰胺类有机合成中间体,所述有机合成中间体的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取代基R1、R2、R3和R4为氢或卤素或芳基或烷基或硝基或烷氧基,取代基位置、个数以及共轭位置不固定。
合成所述的双乙烯基双酰氧基酰胺类有机合成中间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合成路径: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条件下,向反应瓶中加入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肉桂酸衍生物、芳基酮醛和异腈;
(2)将所述步骤(1)中的反应体系置于室温下反应12小时,即可生成羰基酰氧基酰胺衍生物;
(3)取所述步骤(2)的反应液不经分离,在有机酸催化剂的催化下发生酮式-烯醇式互变反应;然后加入酰氯,室温下继续搅拌3小时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双乙烯基双酰氧基酰胺;
完成双乙烯基双酰氧基酰胺类有机合成中间体的合成。
所述步骤(1)肉桂酸衍生物、芳基酮醛和异腈的摩尔投料比为1:1-100:1-100。改变投料比,羰基酰氧基酰胺衍生物的收率会有较大提高;投料比的范围较大,有利于精细化学品的生产。
所述步骤(1)溶剂为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甲醇和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0.01-100。由其他溶剂配制的混合溶剂会致使产率有所降低。
所述步骤(2)反应温度为室温。在此反应温度下有利于反应平稳进行,减少副产物生成。高于此反应温度反应将加剧,产物出现分解。
所述步骤(2)反应时间12小时。反应时间少于12小时则反应不完全。
所述步骤(3)反应时间3小时。反应时间少于3小时则反应不完全,多于12小时则副产物增多。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为以肉桂酸衍生物与芳基酮醛以及异腈发生Passerini反应,生成的产物不经分离直接在有机酸催化剂催化下发生酮式-烯醇式互变反应继而与酰氯反应生成双乙烯基双酰氧基酰胺类有机合成中间体的新方法;
2.本发明合成了一类全新的多官能团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提供了一种产率高步骤少的合成新方法;
3.本发明合成一类与传统有机合成中间体不同的新型双乙烯基双酰氧基酰胺类有机合成中间体。该类化合物富含多种官能团,具有很好的分子多样性,可在有机合成领域(比如复杂有机分子的批量制备、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和功能环状化合物的制备等)得到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氢谱。
图2为实施例1的碳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仪器及试剂:
1H NMR和13C NMR用Varian Mercury 400型400MHz核磁共振仪或者Varian Mercury 600型600MHz核磁共振仪测定,氘代氯仿(CDCl3)或者氘代二甲亚砜(DMSO-d6)为溶剂,TMS为内标;溶剂甲醇是干燥过的。
实施例1
一种合成(Z)-1-(4-bromophenyl)-3-(tert-butylamino)-2-(cinnamoyloxy)-3-oxoprop-1-en-1-yl benzoate的方法,包括以下实验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6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