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全息防伪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7517.4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3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司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信艺防伪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C09D11/106;C09D11/12;C09D175/04;C09D5/33;G09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饶富春 |
地址: | 314205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全息 防伪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激光防伪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激光全息防伪膜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制备粘结剂,再与油墨进行混合,涂于基膜表面,添加防伪信息涂料形成油墨层,最后涂布聚氨酯薄膜得到激光全息防伪膜。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中聚氨酯薄膜作为激光全息防伪薄膜,保留了常用的镀铝激光全息防伪薄膜的基本特征和优良性能,同时粘接剂增强了基膜与聚氨酯膜的界面结合,有利于提高成膜强度及韧性,提高膜的耐温及耐候性能,而且有效提高了聚氨酯膜的反射率和折射率,增强了防伪性能,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防伪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激光全息防伪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防伪技术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目前法制尚不健全,市场还不规范,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专门仿冒名优或畅销产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假冒商品市场,还有各种伪造钞票、证件等,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股浊流。防伪技术的发展和防伪行业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防伪技术主要有:激光防伪、荧光防伪、磁性防伪、温变防伪等。 传统防伪技术应用最典型的就是我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防伪。传统防伪技术在使用初期都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自身容易被防冒,因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这些防伪技术普遍存在着以下不足, 技术含量低,结构组合易被破译。其存在如下特点:
(1)如传统的荧光油墨、磁性油墨、温变油墨等防伪方法,就是在产品的特定部位,用专用油墨印上特定的图形符号,然后用专门的手段去检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推广,这些方法很容易被假冒者破译和利用。
(2)以制造者拥有某种特殊的技术配方或设备的优势为前提,当造假者不拥有这些技术和设备时就无法仿造。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配方和设备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伪造者一时掌握了这项技术和设备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大量伪造。
(3)仿伪标记千篇一律。某一个企业,一旦确定使用某种防伪方法和标记,就会在同一种产品上成千上万地使用,制造者也就可能大批量地防冒。
(4)防伪标记过于专业化。有些防伪标记虽不易防冒,但也难于鉴别,如在防伪标记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一些不可再现的特殊信息,造假者要仿造出完全一样的防伪标识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别同样也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因为要识别这些有特殊信息的防伪标记,要借助专门的技术或工具。不同的防伪标识有不同的鉴别方法,面对各种防伪标识,消费者不可能逐一掌握,而消费者不能鉴别防伪标识的真伪,再好的防伪标识也会失去其作用。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假冒伪造活动的日益猖獗,促进了各种防伪技术的发展。防伪技术的发展是与其他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密切相关的,在其融入了先进的技术成果的同时,也成为多学科科技成果的组合和综合应用的结晶。
激光产业的出现推动了光电产业的发展,是信息产业的支柱产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4年国内激光产业市场规模在1300亿元左右。到2016年近期目标时,激光光产业产值预计超4000亿元,增加值上千亿元。激光产业园已建的和正在兴建的已超过16个。我国目前激光企业有3000家以上。激光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而目前,防伪领域中大量应用的是一种反射式镀铝激光全息薄膜。这种反射式镀铝激光全息薄膜自20世纪80年初被发明并开始应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防伪技术随着材料的不断变化,已经不能适用现在的产品。我国多年来一直是深受假冒伪劣产品侵害的国家,防伪技术和产品也在不断的发展。激光全息防伪烫印标识在防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是由具备各种光学、磁性等功能 的防伪油墨制成。聚氨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用作光学材料还不多,结构上具有较高的光学折射率,聚氨酯薄膜作为激光全息防伪薄膜不仅保留了常用的镀铝激光全息防伪薄膜的基本特性, 且防伪性能增强、成本降低,大大拓展了其应用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信艺防伪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嘉兴信艺防伪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75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