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痛风樟木当归药浴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27716.5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8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廖艳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艳卿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2 | 分类号: | A61K36/8962;A61K9/08;A61P19/06;A61P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75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痛风 樟木 当归 药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浴液,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樟木当归药浴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中医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是一种因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愈难、反复发作等特点。痛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脑力劳动者,其病理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根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是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遗传性。继发性痛风的病因,可由肾脏病、白血病、药物、食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目前对于痛风的治疗多采用西药为主,常用的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丙磺舒等,此类西药虽然见效快,但大多只是起到缓解病痛的目的,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停药后病痛很容易又复发,而且此类药物往往毒副作用比较大,可产生耐药性和抵抗性,长期服用可引起胃肠道反应,还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心脏功能受损、肝肾功能受损、精神抑郁、上行性麻痹、呼吸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糖尿病等合并症。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用中医药整体辨证理念,治疗痛风疾病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本身的毒副作用大大减少,而且可降低西药服用量,克服长期单纯服用西药所带来的巨大毒副作用。但目前市场上治疗痛风的中成药虽有一定疗效,但中药药汤煎服过程复杂,功能性成分低,起效缓慢,疗程长,且对部分患者疗效不明显。当前大部分患者仍然只能靠大量服用毒副作用较大的西药来稳定病情,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经济、新型的治疗痛风产品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药浴对人体具有独到功效,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受医学界重视。药浴法是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药浴作用机理概而言之,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药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养生功效。药浴避免了药物对脾胃的刺激和对肝脏的损害,使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功效,是防治各种慢性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理想方法。但目前中草药治疗痛风药浴在应用尚未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主要问题是中草药配伍不合理、功能成分提取率低、难以工业化生产、功效不显著等弊端,因此开发新型的安全有效治疗痛风药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治疗痛风产品和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开发安全有效的治疗痛风药浴,该中药药浴制作简单,疗程短,疗效确切,且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痛风樟木当归药浴液,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制成:樟木屑30~40份,当归15~25份,乳香10~20份,没药10~15份,川芎5~10份,牛膝10~20份,苏木20~30份,狗脊10~15份,防风10~15份,独活5~10份,羌活5~10份,鸡血藤10~15份,马钱子10~15份,半夏10~20份,艾叶10~20份,红花3~6份,王不留行10~15份,大黄10~20份,海桐皮20~30份,葱须5~10份。
本发明治疗痛风樟木当归药浴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备料:剔除中草药原料中的杂质,霉变和生虫原料后,按照上述比例备料;
(2)原料处理:将中草药原料清洗干净,在70~80 ℃下,鼓风烘干后,粉碎机粉碎,过60~100目筛,混匀,得复合中草药原料;
(3)混料酶解:将步骤(2)所得复合中草药原料加水至固液比1:4~6,按3.0~4.0 g/L、2.0~3.0 g/L比例分别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纤维素酶,在800~1200 W超声波辅助作用下,在40~50 ℃条件下协同酶解60~100 min;
(4)微生物发酵:向步骤(3)所得酶解浸提液中加入3~6%活化后的双歧杆菌(活菌数≥200亿/ml),厌氧条件下发酵12~18 h,控制发酵温度28~35 ℃;
(5)离心:发酵结束后离心分离固体残渣与上清液,上清液在125 ℃高温下,灭菌10~15秒;
(6)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向固体残渣中加入3~5倍浓度为50~60%的乙醇,在800~1200 W超声波辅助条件下,浸提90~120 min,浸提温度60~75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艳卿,未经廖艳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77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