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稳定性导丝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28880.8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2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方国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特鑫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7/10 | 分类号: | B23H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313 | 代理人: | 周亚婷 |
地址: | 215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导丝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是我国首创的电加工设备,它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低廉,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精密零件加工和特殊材料加工领域。然后现有的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加工精度长期保留在0.02mm左右,精度保持性差。研究发现现有的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导丝装置导丝性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使电极丝在加工区出现抖丝现象,从而影响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加工精度。迄今为止,市场还没出现加工精度在0.01mm左右的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导丝装置,设有与导丝器相配合的紧丝夹,能有效避免电极丝出现抖丝现象,从而能提高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切割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导丝装置,包括:导丝器和安装在所述导丝器上端的紧丝夹,所述紧丝夹包括由连杆连接在一起的上夹头和下夹头,所述下夹头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导丝器上,所述导丝器是采用高耐磨纳米陶瓷树脂制成的,所述高耐磨纳米陶瓷树脂包括原料成分及其质量配比为:聚酯树脂45%-50%、纳米陶瓷微粉25%-28%、钛白粉10%-15%、氧化锌8%-10%、固化剂5%-7%。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夹头、下夹头均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半球形支撑体。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半球形支撑体的一端平面上安装有调节螺栓。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半球形支撑体是采用耐磨金刚石制成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导丝装置设有与导丝器相配合的紧丝夹,能张紧电极丝,有效避免电极丝出现抖丝现象,从而能提高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切割精度,并且所述导丝器是采用高耐磨纳米陶瓷树脂制成的,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稳定性导丝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导丝器,2、紧丝夹,21、半球形支撑体,22、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一
一种高稳定性导丝装置,包括:导丝器1和安装在所述导丝器1上端的紧丝夹2,所述紧丝夹2包括由连杆连接在一起的上夹头和下夹头,所述下夹头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导丝器1上,所述导丝器1是采用高耐磨纳米陶瓷树脂制成的,所述高耐磨纳米陶瓷树脂包括原料成分及其质量配比为:聚酯树脂46%、纳米陶瓷微粉26%、钛白粉14%、氧化锌9%、固化剂5%。
其中,所述上夹头、下夹头均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半球形支撑体21。
所述半球形支撑体21的一端平面上安装有调节螺栓22。
所述半球形支撑体21是采用耐磨金刚石制成的。
实施例二
一种高稳定性导丝装置,包括:导丝器1和安装在所述导丝器1上端的紧丝夹2,所述紧丝夹2包括由连杆连接在一起的上夹头和下夹头,所述下夹头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导丝器1上,所述导丝器1是采用高耐磨纳米陶瓷树脂制成的,所述高耐磨纳米陶瓷树脂包括原料成分及其质量配比为:聚酯树脂48%、纳米陶瓷微粉27%、钛白粉11%、氧化锌8%、固化剂6%。
其中,所述上夹头、下夹头均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半球形支撑体21。
所述半球形支撑体21的一端平面上安装有调节螺栓22。
所述半球形支撑体21是采用耐磨金刚石制成的。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稳定性导丝装置,设有与导丝器相配合的紧丝夹,能张紧电极丝,有效避免电极丝出现抖丝现象,从而能提高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切割精度,并且所述导丝器是采用高耐磨纳米陶瓷树脂制成的,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特鑫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特鑫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88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