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CO催化还原SO2的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回收硫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8894.X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7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林;胡嘉;宁平;刘启宪;樊洁;王兰英;刘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043 | 分类号: | B01J27/043;B01J37/34;B01J37/08;B01J37/20;B01D53/90;B01D53/50;C01B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co 催化 还原 so2 复合 催化剂 制备 回收 硫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CO催化还原SO2的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回收硫磺的方法,属于大气污染净化技术领域:利用微波辅助的原位炭模板稳定法制备介孔La‑Co‑Ce‑O复合催化剂,并利用该复合催化剂实现了烟气中CO催化还原SO2并制取硫磺,本发明制得的复合催化剂起活温度低,具有较强得活性稳定性,且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节约成本,同时达到了净化CO和SO2并回收硫磺的目的,变废为宝,不产生二次污染,无废水废液产生,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污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CO催化还原SO2的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回收硫磺的方法。
背景技术
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容易引发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烧结工艺过程产生的SO2约占钢铁行业SO2排放总量的45%~60%。因此控制烧结生产过程SO2的排放是钢铁企业污染控制的重点。对于如此庞大的SO2污染源,必须从经济和技术角度寻求适宜的解决办法,减少SO2总量排放。
目前,对烧结烟气SO2排放控制的方法有低硫原料或烟气脱硫法。烟气脱硫法是终极的和最有效的SO2减排技术,该法技术成熟,且脱硫效率高、吸收剂成本低廉易得。但烧结烟气具有以下特点:烧结烟气流量大,每生产1t烧结矿,大约产生4000~6000m2烟气;烟气中SO2浓度低,一般为1000~3000mg/m3。烧结烟气的这些特点导致采用FGD法净化烧结烟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WFGD法存在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高、脱硫后产物处理较难、易造成二次污染、系统复杂、启停不便等诸多问题;DFGD脱硫效率低、时空消耗大、经济性差。因此,开发新的烟气脱硫净化技术势在必行。
烟气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CO(约1%~3%),因此直接利用烟气中的CO为还原剂还原SO2,节约成本,且达到同时消除烟气中这两种污染物的目的。本发明拟采用直接催化还原法,在La-Co-Ce-O复合式催化剂作用下,利用烟气中的CO作为还原剂,催化还原SO2。制备工艺及过程简单,且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可获得较高的硫收率,具有很大的环境和资源优势。特别是我国硫磺资源相对短缺,使用该法资源化回收硫磺,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
目前直接催化还原法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反应温度相对于烧结烟气来说偏高50~250℃,过高的反应温度需要更多的能耗,这对于工业化应用,会有一定的困难。二是绝大多数烧结烟气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氧气(约3%~5%),氧气的存在对催化剂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使催化剂失活。
CN 102049257 A公开了一种CO同时还原SO2和NO的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浸渍的方法将活性组分Fe、Co、Ni、Cu和Mn等元素负载于TiO2-Al2O3载体上后煅烧制得。虽然该负载型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即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但其制备过程复杂,且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载体上分布不均,容易烧结及剥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N 102357364 B公开了一种用于烟气选择性还原脱硫的活性炭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以椰壳活性炭、果壳活性炭或煤基活性炭为载体,活性组分为CuO、NiO、Fe2O3、
ZnO、Cr2O3、Co2O3,该催化剂所需反应温度较高,在450℃,SO2的最高转化率为98%。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88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