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梨树“梳状篱壁形”树形及其整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0421.3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8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薛华柏;李秀根;杨健;王龙;王苏珂;苏艳丽;张慧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450009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梨树 梳状篱壁形 树形 及其 整形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梨树“梳状篱壁形”树形及其整形方法。一种梨树“梳状篱壁形”树形,梨树总高不超过3.5m,梨树中心主干高度为0.3~0.4m,所述中心主干两侧配备两根主枝,所述主枝长度为1.5m,主枝的基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主枝的前端呈水平状态;主枝上配备若干个直立结果枝,所述结果枝在主枝上呈梳齿状铺开,结果枝之间的距离为0.3m。该树形将棚架形梨树的平面结果改为紧凑型立体结果,结果更多且不同位置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小,产量也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梨树“梳状篱壁形”树形及其整形方法。
背景技术
梨是国际性的大宗果树作物,也是我国第二大落叶果树。我国梨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70%以上。传统上,我国梨树的栽培树形主要有疏散分层形、开心型和纺锤形等。这些树形通常树体高大,不便于田间管理作业,导致树形逐步变乱,结果性能和果实品质逐年下降。
上世纪90年代引入架式栽培后,又出现了水平棚架形、Y字形等树形。架式栽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树体高度,保证了果实品质,不过这些树形整形相对困难,结果枝的诱引和配置较为困难,特别是水平棚架树形的塑造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早期丰产性较差。此外,水平棚架需要果园作业人员仰面、举手作业,非常辛苦;向行间斜伸的架式,如Y字形,减轻了作业人员的操作难度,但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作业。
如何在现有树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创新,形成一套产量高、品质好、作业更轻松、且便于果园作业人员学习掌握的新树形,显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梨树“梳状篱壁形”树形,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梨树“梳状篱壁形”树形的整形方法,该树形将棚架形梨树的平面结果改为紧凑型立体结果,结果更多且不同位置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小,产量也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梨树“梳状篱壁形”树形,梨树总高不超过3.5m,梨树中心主干高度为0.3~0.4m,所述中心主干两侧配备两根主枝,所述主枝长度为1.5m,主枝的基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主枝的前端呈水平状态;主枝上配备若干个直立结果枝,所述结果枝在主枝上呈梳齿状铺开,结果枝之间的距离为0.3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梨树“梳状篱壁形”树形的整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架式搭建:在定植行每隔9m设置一根4m长的钢管,钢管埋入地下0.5m,并以钢筋混凝土浇筑固定;钢管上距离地面0.75m、1.5m、2.5m和3.5m的位置分别打孔,并牵引钢丝用于固定主枝、结果枝或防鸟网;
步骤二、树苗定植:按照行距2.5m、株距3m,及第一棵树苗距第一根钢管1.5m进行定植梨树幼苗;
步骤三、主枝的培养:第一年早春定植后,在梨树高0.3~0.4m处进行定干处理;发芽长出新梢后,选留2个新梢以培养成2个主枝,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新梢长成1.5m的主枝,其余新梢留成熟叶摘心;选留的新梢长到0.5m时,加竹竿固定,使新梢朝向45度角方向生长;第一年9月份将主枝向下压至基部与水平方向呈30度夹角,将主枝的前端压至水平并绑缚固定在高度为0.75m的钢丝上;
步骤四、结果枝的培养: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在主枝上每隔0.3m进行刻芽处理,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芽萌发和新梢生长,培养结果枝;在结果枝生长到0.5m时进行绑缚,以保持结果枝直立生长,并对结果枝进行修剪。
进一步地,所述修剪是指依据结果枝生长势的强弱,在冬季修剪时对结果枝先端萌发的一年生枝条进行处理,若结果枝强旺,则疏除强旺的一年生枝,选留相对弱小的一年生枝作为结果枝延长头;若结果枝衰弱,则选留强枝短截后做延长头;其余先端的一年生枝条则予以疏除。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04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