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置软垫的静、动刚度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1377.8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1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帅;高建立;杜长刚;王建金;王建银;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G0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261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置软垫 动态力传感器 测试系统 工作台面 动刚度 静刚度 工作台 动刚度测试 固定工装 传感器 测试 静力 挤压 设备技术领域 发动机测试 多次挤压 相对设置 移动方向 预压位置 振动方向 工装 检测 夹装 垂直 驱动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置软垫的静、动刚度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该测试系统中,工作台面与固定工装相对设置,工作台面上顺次设置静力传感器和动态力传感器,动态力传感器与固定工装分别相对的夹装在待测的悬置软垫的两端,工作台面能相对固定工装移动,以驱动静力传感器和动态力传感器顺序挤压悬置软垫,工作台面的振动方向与移动方向相垂直;通过工作台面多次挤压悬置软垫,对悬置软垫进行静刚度检测;在悬置软垫被挤压至预压位置后,通过工作台面的多次振动,对悬置软垫进行动刚度检测。该系统及方法能够达到一次测试即可完成静刚度和动刚度测试的目的,提高悬置软垫静刚度和动刚度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置软垫的静、动刚度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总成是汽车主要的噪声和振动源,为了保证驾乘的舒适性,需要为动力总成设置隔震装置用以隔离动力总成产生的振动。常见的轿车隔震装置在空间上的布置分为:底部布置和悬置布置。其中,悬置布置是将隔震装置安装在动力总成的扭矩轴上,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
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动力总成和车架,起支承动力总成、限制动力总成最大位移、隔离动力总成向车架的振动传递的作用,理想的悬置软垫应该在低频下有较大的阻尼,以耗散能量和衰减汽车较大的低频振动,高频下有较小的动刚度以降低车内噪声。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上述的按照悬置布置的悬置软垫。目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主要是根据动力总成质量和悬置软垫尺寸、硬度等参数通过经验公式来计算,不可避免会引入很多误差,匹配整车时存在较大的振动噪声风险。
现有的悬置软垫的检测试验台不能实现在一次测试完成悬置软垫的静刚度和动刚度的测试,悬置软垫的静刚度和动刚度的测试效率低,且准确性不能保证。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置软垫的静、动刚度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能够根据悬置软垫静刚度和动刚度的测试特点,实现一次测试即可完成静刚度和动刚度测试,提高悬置软垫静刚度和动刚度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置软垫的静、动刚度的测试系统,包括固定工装、以及可振动的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与所述固定工装相对设置,所述工作台面上顺次设置静力传感器和动态力传感器,所述动态力传感器与所述固定工装分别相对的夹装在待测的悬置软垫的两端,所述工作台面能相对所述固定工装移动,以驱动所述静力传感器和所述动态力传感器顺序挤压所述悬置软垫,所述工作台面的振动方向与移动方向相垂直;
通过所述工作台面多次挤压所述悬置软垫,对所述悬置软垫进行静刚度检测;
在所述悬置软垫被挤压至预压位置后,通过所述工作台面的多次振动,对所述悬置软垫进行动刚度检测。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面上固定有可移动的台面转接工装,所述台面转接工装、静力传感器和动态力传感器顺次夹装在所述悬置软垫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台面转接工装沿所述工作台面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整所述动态力传感器与所述固定工装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台面转接工装包括底板、推板和筋板,所述推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一端,且与所述静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底板带动所述推板沿所述工作台面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筋板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推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面上固定有振动加速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固定工装包括底座和固定架,所述底座与所述工作台面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凸台,所述固定凸台与动态力传感器分别夹装在所述悬置软垫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13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