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微生物释放入水体中的释放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34027.7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7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周东;李军;赵印举;张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利资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释放 水体 中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生物释放入水体。
背景技术
利用水体中微生物治理水污染的方法如下:收集水体中微生物,进行实验室培育,再投入水体中,增加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群数,进而增加水体中微生物与水生动植物和污染物的接触频率,高效降解有机物,降解氨氮和总氮;辅以生态浮岛和沉水植物,转移、分解总磷,促进水生态系统构建,逐步恢复水体自净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将实验室培育的微生物缓慢地释放入水体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将微生物释放入水体中的释放器,包括第一水流腔、第二水流腔、第三水流腔,第一水流腔开设进水口,第一水流腔和第二水流腔通过第一流通口连通,第二水流腔和第三水流腔通过第二流通口连通;第一水流腔位于第二水流腔的上方,第二水流腔位于第三水流腔的上方,所述第二流通口位于第一流通口的附近,第二流通口设有一单向压力阀;第一水流腔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二水流腔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三水流腔设有第三出水口;所述微生物被放置在第二水流腔内。
按上述技术方案,将释放器投放入水体中,所述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泵连接,泵将水压入所述进水口。进入第一水流腔的水的大部分经第一出水口流出释放器,进入第一水流腔的水的小部分经第一流通口进入第二水流腔,第二水流腔内的微生物逐步释放至进入第二水流腔的水中,并随之经第二出水口排出释放器而进入水体中。当第二水流腔内的水压过大时,处于常闭状态的第二流通口打开,进入第二水流腔内的水能够即时地排入第三水流腔,再经第三出水口流出释放器,避免第二水流腔内的水量过大,以保证第二水流腔内的微生物得到缓慢的释放。
第一水流腔和第二水流腔由一个总腔室被一横向隔板分割而成;所述第一流通口开设在所述横向隔板上;所述总腔室开设一总出水口,横向隔板将总出水口分割成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横向隔板上设有螺杆,螺杆的顶端向上穿过总腔室的顶壁而与螺母螺接。第三水流腔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总腔室的底部。操作者动作所述螺母,升降所述螺杆,即可升降所述横向隔板,进而调整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大小,以控制第一水流腔和第二水流腔的水流量,保证第二水流腔内的微生物得到缓慢的释放。
所述总腔室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组合而成,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通过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的连接处位于横向隔板的下方。拆卸所述连接件,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离,以便操作者在第二水流腔内放置微生物或附有微生物的附着物。
横向隔板的底面上设有下垂板,下垂板的底端与第二水流腔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流通口位于下垂板和第二水流腔右侧壁之间;所述第二流通口位于横向隔板的右侧;下垂板和第二水流腔左侧壁之间放置有微生物附着物;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第二水流腔的左侧壁上。横向隔板的作用在于:将第一流通口、第二流通口与微生物附着物隔开,一旦第二水流腔内的水量过大,或水压过大,单向压力阀被动打开,从第一流通口进入第二水流腔的水直接从第二流通口流入第三水流腔,避免大量的水与附着有微生物的微生物附着物接触,以达到微生物附着物上微生物缓慢释放的目的。
所述微生物附着物为固态碳源或生物巢。
所述单向压力阀包括弹性的阀体、与阀体连接的坚硬的盖体、首端与盖体连接的连接杆、与连接杆尾端连接的滑块、安装在第三水流腔侧壁上的筒体、位于筒体内的弹簧,所述连接杆尾端伸入所述筒体内,所述滑块滑动配合在所述筒体内,弹簧的首端与滑块连接,弹簧的尾端与第三水流腔的侧壁连接。常态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弹性阀体抵压在第二流通口上,密封第二流通口,当第二水流腔内的水压过大时,第二水流腔内的水打开第二流通口,所述弹簧收缩,水压下降后,弹簧复位,弹性阀体也随之复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将微生物释放入水体中的释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单向压力阀40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第一水流腔;11、进水口;12、第一流通口;101、第一出水口;
20、第二水流腔;21、第二流通口;201、第二出水口;
30、第三水流腔;301、第三出水口;
40、单向压力阀;41、阀体;42、盖体;43、连接杆;44、滑块;45、筒体;46、弹簧;
50、横向隔板;51、螺杆;52、螺母;53、下垂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利资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普利资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4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水质净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驯化系统的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