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叔胺盐和丙醇胺盐的发泡剂及用于聚氨酯冰箱冰柜泡沫体材料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4455.X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2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毕戈华;毕玉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08 | 分类号: | C08J9/08;C08J9/14;C08G18/66;C08G18/50;C08G18/48;C08G18/32;C08G18/18;C07C209/00;C07C211/04;C07C211/05;C07C211/08;C07C213/00;C07C215/08;C08G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梁娇旸 |
地址: | 255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叔胺盐 丙醇 发泡剂 用于 聚氨酯 冰箱 冰柜 泡沫 材料 用途 | ||
公开了包含叔胺盐和丙醇胺盐的一种聚氨酯发泡剂,该发泡剂包括:1)包含具有以下通式(I)的有机叔胺盐化合物类的第一种化合物混合物(M1):A‑[B+]p(I),其中,B+是+1价的有机叔胺B的阳离子,A‑是:CO32‑,HCO3‑,或CO32‑与HCO3‑的结合物;2)包含具有通式(II)的N‑单羟丙基‑碳酸铵化合物和具有通式(II)的N,N'‑二(羟丙基)‑碳酸铵化合物的第二种化合物混合物(M2):(RN+H3)(N+H4)CO32‑(II),或(RN+H3)2CO32‑(III),式中,R为羟丙基;通式(II)的化合物与通式(III)的化合物的摩尔比是1:0至1:2.5。发泡剂适合用于制备聚氨酯冰箱冰柜泡沫体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作为CO2给体的阴离子的有机叔胺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发泡剂的用途,更具体地说,提供不仅具有作为CO2给体的阴离子而且有机叔胺作为催化基团及增溶基团的新型有机铵盐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聚氨酯冰箱冰柜泡沫体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涉及包含叔胺盐和丙醇胺盐的聚氨酯发泡剂及其用于(制备)聚氨酯冰箱冰柜泡沫体材料的用途
技术背景
聚氨酯硬泡作为一种高分子新材料,其质量轻、强度高并具有极低的热导率,是优质的绝热保温材料,广泛应用于冷藏保温、尤其化学武器冷藏保温、建筑节能、太阳能、汽车、冰箱冰柜等家电等产业。聚氨酯硬泡生产中最重要的原料是发泡剂。目前这些发泡剂除了环戊烷以外都是含氯氟烃物质,由于它们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所以各国政府早已签订了“蒙特利尔协定书”的国际公约,限制和逐步淘汰、禁止该类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中国也是该协定书的签约国。
目前中国还在使用的是第二代含氯氟烃发泡剂HCFC-141b(一氟二氯乙烷)和环戊烷,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禁止使用HCFC-141b,中国政府2013年就将HCFC-141b的消费量冻结在 2009年和2010年的消费水平上,2015年淘汰冻结20%的消费量,并承诺提前至2025年完全禁止生产和使用,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使用的是第三代发泡剂五氟丙烷(HFC-245fa)和五氟丁烷(HFC-365mfc),第二、三代发泡剂的GWP(温室效应潜能值)都很高,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严重,因此欧美将在2017年以前禁止第三代发泡剂的使用。为此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又开发出了第四代物理发泡剂一氯三氟丙烯(LBA),但该产品价格昂贵,ODP(对臭氧层的破坏的潜能值)为零,比第三代相对环保,单价格昂贵。总之除了环戊烷以外的这些物理发泡剂本身以及生产过程中都涉及氯氟元素,环保问题依然难以彻底解决,都将被淘汰。
现有技术公开了直接将CO2作为聚氨酯发泡剂,但是,鉴于CO2气体的逃逸和它在原料 MDI和聚酯多元醇和/或聚醚多元醇中的溶解度不好,使得CO2气体在发泡组合物中无法均匀地分散,并且发泡过程不容易控制。
另外,现有技术公开了直接将少量的水作为聚氨酯发泡剂,但是,鉴于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和水在聚酯多元醇和/或聚醚多元醇中的溶解度不好,水分子以微滴的形式存在于发泡组合物(如聚醚多元醇组分)中,在发泡材料中造成局部过度反应和发泡。如果用水作为发泡剂,则在聚氨酯泡沫材料中包含较多的脲键,大大影响泡沫材料的强度和绝热性能。此外,如果作为发泡剂的水的用量稍稍提高,则会显著影响到聚氨酯泡沫体的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如果将水作为唯一的发泡剂,则聚氨酯泡沫体会遭遇收缩、焦烧和绝热性能差的问题(shrinkage, scorching,inadequate heat insulatio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44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