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篱凤螺的海底生态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5834.0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4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育培;余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育培 |
主分类号: | A01K61/51 | 分类号: | A01K61/51;A23K50/80;A23K1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3199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篱凤螺 海底 生态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篱凤螺的海底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养殖海区选择;B、珊瑚培植;C、藻类种植;D、苗种投放;E、养殖管理。本发明通过在养殖区培植珊瑚、种植藻类,为篱凤螺营造一个舒适的纯天然生长环境,让其在饵料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海区中快速生长,突破了篱凤螺人工养殖成活率低和生长速度慢的关键技术,而且采用这种方法养殖出来的篱凤螺的品质跟野生的完全一样,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经济价值,实现了篱凤螺的规模化养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螺类的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中国南海各岛礁、泻湖浅水区一种篱凤螺的海底生态养殖方法,属于农业水产养殖中螺类水产动物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篱凤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各岛礁周边的礁盘、泻湖等浅水区,栖息于浅海岩砾底或砂底、潮间带,以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篱凤螺肉可食,肉味与营养均属上乘;篱凤螺的壳表颜色美丽,鲜艳有光泽,可供观赏,也可制作装饰品,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我国南海的篱凤螺资源锐减,因此开展人工增养殖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既可以保护其野生资源,又可以供应市场,还可以修复珊瑚礁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目前还未见到篱凤螺人工养殖方面有关的研究报道,本发明首次突破了篱凤螺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一种可靠的及可规模化操作的篱凤螺人工生态养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篱凤螺的海底生态养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养殖海区选择:我国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南沙群岛各岛礁周边的礁盘、泻湖浅水区,水深在5米以内,海底有珊瑚礁和沙砾;
B、珊瑚培植:每年的3-4月份,用网衣孔径为0.065微米的浮游生物采集网在西沙群岛珊瑚生长较好的海区捞起珊瑚受精卵进行集中培育,然后将培育获得的珊瑚浮浪幼虫和珊瑚幼体放归至篱凤螺养殖海区,使其附着生长,以提高养殖海区的珊瑚覆盖率;
C、藻类种植:每年的1-3月份,在篱凤螺养殖海区沙砾较多的区域种植麒麟菜,使其覆盖沙砾面积的10-30%,提高初级生产力,间接为篱凤螺提供足够的食物;
D、苗种投放:每年的3-5月份开始在养殖海区投放篱凤螺苗种,放养密度为2-5万粒每亩,放养的篱凤螺苗种单个规格大于5克,其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放苗时间选择在下午的4-6点之间进行,将苗种均匀撒入养殖海区;
E、养殖管理: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开小艇巡护篱凤螺养殖区,防止外人盗捕。每隔半个月潜入水中查看篱凤螺生长情况,同时做好珊瑚和麒麟菜的养护工作;试验证明,珊瑚和麒麟菜长势越来好,篱凤螺产量就越高。
本发明根据篱凤螺的生活习性,通过在养殖区培植珊瑚和种植藻类来给篱凤螺营造一个舒适的自然生长环境,并结合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来提高篱凤螺的产量和生长速度,具有养殖生产成本低和规模化推广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篱凤螺的海底生态养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以2014年2-10月份期间在西沙永乐群岛石屿海域开展的篱凤螺人工海底生态养殖试验为例:
A、养殖海区:我国西沙永乐群岛石屿海域的礁盘浅水区,水深在1米左右,海底有珊瑚礁和沙砾覆盖,养殖试验面积约5亩;
B、珊瑚培植:当年的3月份,用网衣孔径为0.065微米的浮游生物采集网在西沙群岛珊瑚生长较好的海区捞起珊瑚受精卵进行集中培育,前后3次将培育获得的珊瑚浮浪幼虫和珊瑚幼体放归至该篱凤螺养殖海区,使其附着生长,以提高养殖海区的珊瑚覆盖率;
C、藻类种植:当年的1月份,在该篱凤螺养殖试验海区沙砾较多的区域种植麒麟菜,使其覆盖沙砾面积的10%,以提高该海区的初级生产力,间接为篱凤螺提供足够的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育培,未经李育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58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