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孔灌注桩桩基土层类别自动判别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5957.4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6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程正星;毛涛涛;杨继宁;张东冉;易南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02 | 分类号: | E02D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层 无线数字传感器 冲孔灌注桩 频率采集器 土层类别 自动判别系统 持力层 桩基 计算机传输数据 不均匀变化 数据库对比 工程成本 施工安全 施工场地 施工设计 主观估计 有效地 计算机 冲孔 放样 施工 验算 重锤 桩机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孔灌注桩桩基土层类别自动判别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所述的系统包括频率采集器、无线数字传感器和计算机,所述频率采集器经无线数字传感器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述频率采集器和无线数字传感器置于冲孔灌注桩桩机重锤中。本发明根据现场冲孔频率与计算机中的标准土层数据库对比,即可准确得出实际土层的类别,有效地解决了现阶段施工人员主观估计土层类别时不能准确地获得土层类别的问题,同时可以验算施工设计或者更改最初设计,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本发明可以精准测出作业土层的厚度,避免了由于施工场地土层的不均匀变化及持力层厚度与放样所测的持力层厚度不足时导致的施工错误,保证了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土层类别辨别技术,特别是一种冲孔灌注桩桩基土层类别自动判别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工程中,施工现场对土层类别判别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施工前由地质勘测队放样测量。由于不同类别土层的厚度变化无常,且放样密度无法做到一桩一孔,因此每个桩基下的土层类别与放样测量点所测定的土层类别有一定误差。
2、由现场施工人员经验判定。如观察打孔速度、听打孔声音等经验法判断。基于经验法判断,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和人为主观因素。
3、捞取岩样。即每冲击一定深度时,把孔底的沉渣捞起来,如果普遍呈现一种岩样,那这种岩样就可以代表目前已经钻到的土层类别,对照地勘的岩石描述,从颜色、风化程度、岩石类别等方面去判断属于哪一层。该方法只能粗略判断土层,受干扰概率大,无法判断土层厚度,从而更无法计算出持力层。
上述方法虽然也能获得土层的类别,但均存在误差大且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不容易获得土层的厚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设计一种能自动精准地判断土层类别及该类土层厚度的深度的冲孔灌注桩桩基土层类别自动判别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判断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校核冲孔灌注桩设计深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冲孔灌注桩桩基土层类别自动判别系统,包括频率采集器、无线数字传感器和计算机,所述频率采集器经无线数字传感器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述频率采集器和无线数字传感器置于冲孔灌注桩桩机重锤中,所述无线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直接转换成数字量输出到计算机。
进一步地,所述频率采集器和无线数字传感器用环氧树脂封存于冲孔灌注桩桩机重锤中。
一种冲孔灌注桩桩基土层类别自动判别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频率采集器和无线数值传感器连接,并用环氧树脂将其封存于冲孔灌注桩桩机重锤中;
B、如果计算机中已有标准土层数据库,则转步骤D;否则转步骤C;
C、冲孔灌注桩桩机工作前,利用重锤冲击标准放样土层,频率采集器采集土层频率并通过无线数字传感器将所采集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接收数据并处理数据后,形成标准土层数据库并保存在计算机内;
D、冲孔灌注桩桩机工作时,重锤冲击土层,频率采集器采集土层频率并通过无线数传感器将所采集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接收数据并处理数据后,将土层的数据与标准土层数据库进行比较,得出该类土层的类别;根据重锤冲击时频率变化点与重锤后续冲击落点的相对高度得出该类土层的厚度,并记录该类土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土层包括填土层、粘土层、粉土层、淤泥层、砂土层、碎石土层、砾卵石层、岩溶发育岩层或裂隙发育的地层。
本发明的技术依据如下:
1、冲孔灌注桩适用于填土层、粘土层、粉土层、淤泥层、砂土层、碎石土层、砾卵石层、岩溶发育岩层或裂隙发育的地层。由于冲孔灌注桩适用的土层有限,因此建立数据库比较容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59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