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厚度监控提高冷连轧过程轧制稳定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8864.7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0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梅;曾建峰;周毅;卢勇;高时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00 | 分类号: | B21B37/00;B21B37/20;B21B38/00;B21B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厚度 监控 提高 冷连轧 过程 轧制 稳定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厚度监控提高冷连轧过程轧制稳定性的方法,涉及冶金技术/酸洗轧制技术领域,针对无取向硅钢产品高牌号系列的相关材料特性及轧制特性,提出一种利用厚度监控系统实现无取向高牌号硅钢稳定冷连轧过程的方法。本发明降低了来料厚度波动或轧制过程中厚度波动带来的轧制不稳定现象,实现了含硅量水平1.8%~3.2%无取向硅钢高牌号产品在冷连轧机组的正常稳定生产,显著提高了无取向高牌号硅钢产品的生产效率及成材率水平;对于其他冷连轧机及单机架轧机也可以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酸洗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厚度监控提高冷连轧过程轧制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家用电器产业及电机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硅钢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而冷轧无取向硅钢产品由于其高磁感、低铁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已取代热轧硅钢片成为电机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冷轧无取向低牌号硅钢产品目前一般采用连轧机进行轧制,而无取向高牌号硅钢产品由于其材料特性极脆,导致轧制稳定性差,易在轧制过程中发生断带堆钢事故,故一般生产厂家均对含硅量1.8%以上的无取向高牌号硅钢产品采用20辊单机架轧机进行轧制。但单机架轧机的生产效率相对连轧机而言有明显差距,且制造成本远高于连轧机组,故同等条件下无取向高牌号硅钢产品的冷连轧制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无取向高牌号硅钢产品的轧制稳定性差主要原因在于热轧来料厚度变化后引起的机架内轧制力及张力的波动,轧制力及张力的波动作用在较脆的材料上最终导致了机架内断带及堆钢事故的产生。在厚度的控制方面,冷连轧机厚度自动控制是通过测厚仪对来料入口厚度及出口实际轧出厚度连续地进行测量,并根据实际测量值与给定值相比较后的偏差信号,借助于闭环控制回路和装置,经过计算机的功能程序,改变轧机的压下位置、张力或轧制速度,把厚度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的。一个AGC(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由3部分组成:厚度的检测部分、厚度自动控制装置和执行机构,此系统仅能够实现厚度的制动控制,但对无取向高牌号硅钢产品轧制过程中的轧制稳定性未实现有效监控。
专利CN200710107187.5,一种使用X射线连续高精度测量金属带材的方法和装置,克服早期测厚仪精度低的缺点,实现连续高精度金属带材测厚,使用中央控制处理器与运算器、现场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处理器与输出接口、现场显示器、X射线高压电源、现场控制器、冷却控制器连接,X射线高压电源与X射线源连接,X射线探测器与测量变送器连接,测量变送器与现场控制器连接,C型架冷却器通过恒温冷却循环器与冷却控制器连接。由于使用了数字控制传输技术、恒温技术,实现了测量信号的远距离、抗干扰、低损耗传输,测量精度达到±0.1%内,测量响应时间达到5毫秒,完全符合AGC系统(板带轧制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实现金属带材的连续、稳定测量。上述专利提供了一种连轧机的厚度测量方法和装置,也即目前业内普遍运用的AGC厚控方式,其不足之处为仅涉及厚度监控系统本身的原理及应用,无法解决本技术所涉及轧制稳定性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无取向硅钢产品高牌号系列的相关材料特性及轧制特性,提出一种利用厚度监控系统实现无取向高牌号硅钢稳定冷连轧过程的方法,本发明降低了来料厚度波动或轧制过程中厚度波动带来的轧制不稳定现象,提高了无取向高牌号硅钢的轧制稳定性。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通过厚度监控提高冷连轧过程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在进行正常AGC控制的同时,在过程机系统中新增轧机稳定性监控系统,对入口测厚仪所测量厚度数据,将当前所测量厚度值标记为hi,热轧卷目标厚度值为H入口,对出口测厚仪所测量厚度数据,将当前所测量厚度值标记为Hj,出口目标厚度值为H出口,当发生如下情况时,则稳定性监控系统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88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